【本報訊】校舍為二級歷史建築、傳統名校跑馬地聖保祿天主教小學為推行全日制,將展開改建及擴建工程,包括加建一座設24個課室的大樓,工程費用約4.7億元,預計最快第四季開展,工程期間學生須暫移往柴灣跨區上課。
現校舍為二級歷史建築
聖保祿小學前臨黃泥涌道及馬場,校舍樓高4層,為殖民地建築,建於1907年,前身為孤兒院,現為二級歷史建築物。
教育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按政策為所有公營小學學生提供全日制教育,惟該校校舍僅設12間課室,開辦半日制上下午班,加上欠缺常識室、學生活動中心等標準設施,校舍難以容納上下午班合併後的學生,及發展全日制。
工程涉及於現校舍旁、面向雲地利道一面加建9層高大樓,讓課室增一倍至24個,另設6個特別室、4個小組教學室、2個教員室、1個禮堂及多個多用途場地等,並設有升降機供傷殘人士使用;現有校舍則進行改建。工程完成後,校舍可向每名學生提供2平方米休憩地,預計2019年第二季竣工。
工程期間,學生須遷往柴灣興華(二)邨、前身為柴灣天主教海星小學的空置校舍繼續上課,兩校路程距10多公里,校網則仍保留於灣仔區,整體小學學額亦維持不變,預計新學年9月暫遷。學校早前通知家長,遷校舍後即轉為全日制運作。
早前教育局向區議會提交文件則指,該校面向黃泥涌道有一幅石牆,屬重要標記,惟小部份因增設停車場出入口而須拆除,大部份獲保留。
該校校友、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指,近年曾重回母校,明白校舍殘舊,她形容該幅石牆有代表性,「每一塊石都好大塊,見到就認得學校」。她擔心部份石牆拆除會令感覺不完整,但相信動工前工程師會考慮,「希望唔好變咗三色雪糕咁一嚿嚿,最好盡量保留,好多童年回憶喺度」。
■記者蕭洛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