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之後,有人認同,有人反對。我認為眾聲喧嘩是好言,既彰顯香港言論自由,也更能深化《十年》引發香港前途的討論。但批評不應罔顧事實。
連看都未看過《十年》的導演黃百鳴,形容《十年》製作費小、票房不足,根本唔夠班獲獎。他又說《十年》獨沽一味得最佳電影提名,其他如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一個提名都沒有,根本配不上是最佳電影云云。
黃百鳴反應實在太遲鈍。理論上,一旦入圍最佳電影提名,這套電影就有機會獲獎,所以如果他要抗議應該在電影獲提名就抗議,而不是輸打贏要。抑或,他以己度人,事前想都沒有想過同業有吉士投《十年》一票?
昨日在D100主持黃昏烽煙節目,訪問了黃的同行岑建勳。岑訝異黃百鳴連金像獎規則都搞不清楚。原來獲提名的電影必須片長60分鐘或以上,由五套短片組成的《十年》,整體片長符合最佳電影提名要求,但五位導演、五組演員各佔電影五分一,片長不足60分鐘,所以無論幾精采都不可能獲得提名。
批評,先搞清楚事實。今次黃百鳴露底了。
岑建勳又澄清1,000多名評審投票,並非不記名,而是每張選票都清楚寫上名字,然後以郵寄方式投票。所以,每一票都是承擔。他說今年投票率六成多,比往年稍高。
其實,我很認同政治綁架了電影的講法。黃秋生、杜汶澤公認演技好,但為甚麼冇戲開?這不是政治綁架電影是甚麼?內地傳媒報道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名單,最佳電影《十年》被消失在名單之內,這不是政治綁架電影又是甚麼?奇怪電影人啞忍啞忍又啞忍,為甚麼不發發聲?
李慧玲
周一至周五刊出
http://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