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潮籽:玩物達人】
現在說起潮鞋,十之八九會答AJ、NMD、Ultra Boost,試問誰會提起Nike Dunk Low Pro SB(簡稱Dunk SB )?偏門,只因人氣大不如前,但它憑藉多變的色彩及物料,配合不同概念,曾在潮流界盛極一時,如今美國、台灣等地仍有不少粉絲。張宇然(阿然)和張錦然(Simon)兩兄弟則始終如一,最近更租了一個二百來呎的工廈單位,用來擺放約500對心愛Dunk SB,並把特別訂做的透明鞋盒砌成一幅「鞋牆」,認真儲得霸氣。
說起儲鞋,很多男生也有這個喜好,少則十幾廿對,多則數十數百對也視作等閒,還得租用迷你倉來擺放心愛靚鞋,阿然及Simon兩兄弟則更進一步,「之前都係租迷你倉,但多年嚟越買越多,加上啲鞋全部放喺不見天日嘅迷你倉入面,連想拎出嚟睇吓都有難度,儲得冇乜意思,就搬到呢度。」「呢度」就是觀塘某幢工廈的小單位,約有二百多呎,雖然地方不大,也比迷你倉闊落得多,足夠他們以特別訂做的透明鞋盒來建一幅「鞋牆」,方便展示珍藏,「租金比迷你倉貴啲,但自由度高,地板同水松木櫃門都係我哋自己整,我喺仲有一部投影機,得閒約朋友上嚟傾下『鞋經』,睇吓比賽同電影,幾正!」二人說得不亦樂乎。
真限量少復刻 Freddy銀剔是sample
說回Dunk SB,現在未必人人認得,但在2002年時,它在潮界可謂無人不識,儘管記者如今對它完全「冇feel」,但是仔細回想,當年也曾買過一對。至於喜歡Dunk SB的原因,兩兄弟原來各有取向,阿然說:「實不相瞞,我細個鍾意籃球,最鍾意嘅始終係AJ系列,但近年復刻得太誇張,由之前幾年一次,到𠵱家差唔多每個月、每個星期都有,唔只令我覺得唔值得收藏,就連上一次復刻,甚至原版嘅都因為復刻得太多而變得冇以前咁珍貴。」相反,Dunk SB的可愛之處是,很多款式也是真.限量版,不少更是全球只得幾百甚至幾十對、而且極少復刻,可一不可再(當然可以炒價入手)。「咁先係真正嘅限量版,而唔係𠵱家嘅『特別版』,實質只係做咗唔知幾多對嘅所謂『特別色』版本,所以Dunk SB喺我眼中更加有收藏價值同樂趣。」
「Dunk SB最吸引我嘅係,佢喺完全一樣嘅鞋款鞋形上面,靠唔同範疇嘅元素,例如音樂、國家、電影、專業板仔同跨界別嘅品牌等,加喺對鞋度,發展出無限可能。」Simon如是說。當年,Dunk SB正是以大膽配色及物料風靡一時,例如初代“Forbes”大玩泥色加麂皮,“SUPREME”用上AJ III的裂紋皮及“Reese Forbes Denim”用上正反兩面的牛仔布等。「我好鍾意五顏六色同奇怪物料,當年着出街吸引到好多目光。另外,Dunk SB最得意嘅係,會注入一啲意想不到嘅概念,例如好多人都知嘅“Heineken”喜力色,或都係“Diamond”嘅Tiffany色,完全九唔搭八嘅元素,但加咗喺一對板鞋上面。」著名例子還有“Freddy Krueger”,以電影《猛鬼街》的Freddy作靈感,除了經典橫間,更有血漬及爛肉,以及象徵殺人利爪的銀色剔,概念有趣細節豐富,可惜未得電影授權,結果胎死腹中,沒有正式推出,只有小量sample流出成為收藏珍品。
NikeiD加改鞋 仿製eBay全球唯一
二人珍藏眾多,大多神級作品幾乎都有不止一對,以為他們早已盡收天下兵器?原來還有一對無法擁有的“Dream Shoes”,「“Dunk SB eBay”係2007年喺eBay上面做慈善拍賣嘅一對鞋,鍾意佢嘅原因除咗係五顏六色,仲有佢嘅傳奇性,佢以3萬美元成交之後,其中一隻俾人切成四份,而Nike亦承諾只做一對,所以真正有錢都買唔到!」Simon解釋。為了一圓夢想,阿然早前發現Air Force 1提供客製iD服務,於是忽發奇想,打算以Dunk SB eBay的配色來做一對「假Dunk SB eBay」,阿然說:「可惜NikeiD未有提供漆皮,得意嘅係起初我哋喺鞋身上面加“EBAY”字樣,結果俾Nike拒絕,結果我哋諗到將EBAY變成“EB@Y”,又俾我哋過到骨。」後來,他們專程把鞋運到台灣,找專家改成Dunk SB的模樣,兩兄弟自言跟原版有八成似,「算係圓咗一個夢想啦!」
外國有價有市 同款都有半打
雖然Dunk SB在港屬於小眾玩意,但在美國依然風頭強勁,炒價持續高企,打開eBay,過萬元的也大有鞋在,「車同電子產品一用就跌價,但鞋就係睇住佢升值,加上係自己鍾意嘅嘢,多買都冇壞。」兩兄弟齊聲笑說。平常買鞋,一對是正常,兩對(一對着一對儲)已是鞋癡,兩兄弟卻揚言:「見一對買一對!」部份鞋款更有半打,認真誇張,「都係嗰一句,限量嘅Dunk SB,少一對就少一對,所以見到啱價錢嘅,即使有都會照買。」
Air Force vs Dunk SB
提到兄弟二人要把Air Force 1改成Dunk SB,其實不少人都覺得兩者很相似,當初Dunk SB亦是於Air Force 1的基礎上加入不同細節而變成適合踩板的專業板鞋,兩者不同之處大致如下:
記者:韓繼聰
攝影:陳永威
編輯:陳國棟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