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上山,中午時分,山道上行山客不多,偶遇三兩,很是清靜。
不少單獨行山的朋友一路走一路播着歌曲,都是些八九十年代的老歌,羅文、張國榮、梅艷芳、甄妮、張學友、林子祥、陳百強、關正傑、關菊英、林憶蓮、葉蒨文──一把把熟悉的聲音,由遠而近,隨着行山人,從身邊飄過,漸漸遠去,在山谷中迴蕩。聞聲如見人,這些唱歌的朋友我都認識,有的走了,有的好久不見,聽着他們的歌聲在山道上飄蕩,腦海中不禁現出他們的音容笑貌,當年的交往,某一次的聚會,都如山中薄霧拂過來,隱隱約約,都記得的,但又不那麼真切。
會播這些歌曲的,也都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忽然就覺得在山道上經過的人都很幸運,都經歷過香港最好的那些年。這種好年份,以後不知還有沒有機會遇到。就像好年份的紅酒一樣,喝一瓶少一瓶,終有一天喝光。這也是命數,人有命數,城市也一樣,即使有一天時來運轉,好風水又回來了,但始終是另一番模樣,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那種自由開放的繁榮,莊敬自強的心氣,以後恐怕再難於此地重現了。
這天恰巧亞洲電視壽終正寢,新聞報道中一片哀悼之聲,說來說去,都是八九十年代電視台曾經有過什麼輝煌的事蹟,打後便乏善足陳。那就沒有什麼可惜的了,那個好年份早就過去了。好年份過去了,氣數也差不多了。若要哀悼,豈止一個亞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