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系列】三藩市華人愛土葬 別墅跑車贈祖先

【海外華人系列】
三藩市華人愛土葬 別墅跑車贈祖先

清明掃墓為中華文化傳統,三藩市海外華人也不例外,會按照習俗祭祖。唐人街節慶禮品專賣店、肉舖、花店等近日忙成一團,全為了讓在異鄉的華人保留、延續家鄉的傳統。而三藩市因城市發展關係,墓園全部集中在灣區一個鄰近三藩市的城市,也成特色之一。
駐三藩市記者:王欣儀

唐人街專賣節慶禮品的店舖,早就準備好清明行山用品。不論是香燭、冥鏹,或是拿來燒給祖先的紙紮別墅、跑車、麻將、傭人等,應有盡有。專辦中國傳統喪禮的麗安殯儀館總經理Bob Yount表示,三藩市在元1850年開始蓬勃發展,人口越來越多,陸續有墓園出現。但三藩市地小人多,到1930年代寸金尺土,沒有多餘的地方供先人安息,故市政府決定將所有的墓園搬至約20公里外的科爾馬市(Colma City)。一直到現在,所有的墓地也都設立於該市,因此有「亡靈之城」(The City of the Dead)的外號。

按不同的族群、信仰,科爾馬市有至少12至15座墓園,其中六座為華人專屬。雖然台灣、香港等地近年較盛行火葬,但Bob表示,三藩市選擇火葬的華人為少數,較多人還是傾向土葬。

墳前燒香、拜拜的禮節是所有華人共同的禮俗。但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各自的習俗稍有不同之處,譬如台裔華人習慣準備三牲給祖先,廣東人則習慣準備烤肉與豆腐。

《蘋果》周末隨着陳姓一家到墳場祭祖,他們在父母的墳前奉上豐富的食物,表示依照廣東人的習俗,除了鮮花和水果屬必要外,「我們喜歡買烤鴨、烤肉、豆腐;最重要的要有酒、茶、和飯。」 另外,生菜也是必備的,因為有「生生猛猛、生意順順利利」之意。

而遵循古禮,在燒香和供奉白飯、茶、酒時,數量也必定是單數的「三份」,「拜先人一定有要有飯,意思就是後人每個人都有飯吃;而三份的原因是因為一份給葬在地下的人、一份給他們的朋友、一份給家族的祖先」。

除了基本祭品外,他們也準備了父母生前喜歡吃的東西,和要燒給他們香燭冥鏹等。家屬之一的陳小姐說:「媽媽生前很喜歡熱鬧,所以我們每年都會買炮竹來放,但今年太晚了買不到,就沒有得放了。」他們說,每逢清明、重陽節,家族成員就會到父母墳前,除了拜祭他們,也是大家團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