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食養東西】
記者自問注重健康,作息正常,飲食自律,不過每次食完水煮魚麻辣米線,或者出去歡樂時光飲兩杯,第二朝一定肚屙。出出入入廁所四五次,唔計腳骨力,屙都屙到攰,原來以上情況都表示脾臟功能差,受不了刺激,到底有甚麼方法解救?
請教註冊中醫師徐澤昌(Roy),他說泄瀉,或者我們俗稱的肚屙,定義是排便次數增多,排便的形狀不成形,例如水狀,有以上情況就為之泄瀉。
為甚麼會形成泄瀉?主要原因是「脾病濕盛」,脾臟功能差,兼有濕邪侵襲脾臟,就會形成泄瀉。為甚麼食辣會引致泄瀉?因為脾臟虛弱的人很多時接受不到刺激,只要食得比較油膩或食煎炸食物就會很難消化,導致消化不良,影響脾胃功能,形成泄瀉。
中醫:緊張亦致肝功能失常
辛辣食物刺激性高,會影響消化系統亦很合理。但為何飲完酒都會泄瀉?原來紅酒在中醫的角度,是比較濕熱的飲品。如果飲的是啤酒,就比較寒濕。這兩種不同的濕症,都會形成對消化系統的刺激,導致泄瀉。
恍然大悟。唔係食物中毒,而係自己腸胃問題。但又有人每次臨考試面試見工約會前,都很想去廁所。見工前又無食辣飲酒,難道真的是心理影響生理,導致泄瀉?Roy說這種情況稱作「肝氣乘脾」,肝功能失常,影響脾胃,因為「肝主疏泄」,可以調暢氣機,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惱怒、精神緊張等情緒均可導致肝氣鬱結,從而影響脾胃功能,形成泄瀉。所以真的是心理影響生理,保持平和心境,的確可減少泄瀉。
參寧白朮湯(二人份量)
Roy推介一款湯水,日常飲用可調理脾臟,減少脾臟受辛辣或酒精影響而引致肚屙。
材料:黨參5錢,茯苓4錢,白朮4錢,淮山5錢,南棗4枚、半斤豬𦟌
功用:健脾驅濕
做法:豬𦟌先汆水,待用。其餘材料洗淨待用,先放豬𦟌入凍水,大火煮滾後放入其餘材料,轉細至中火煲兩小時。
營養師:學生易腸胃敏感
對於腸胃敏感,除了中醫學說,西方亦有一個「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理論,記者馬上去請教美國註冊營養師陳秋惠(Sharon)的意見。
腸易激綜合症,確切成因未明,有些人可能因腸內的肌擠壓特別頻密,又或者中樞神經十分敏感,刺激到腸胃,很容易就會肚脹,肚痛,腸胃抽搐。形成原因有先天有後天,後天影響可能因食得太多刺激食物,令腸胃變得非常敏感。精神壓力太大,都會構成腸易激綜合症,Sharon說很多學生都有此問題。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應盡量避免進食加工食物、甜品、酒類,乳製品、豆類等,並保持心境開朗,可減低病發機會。
記者:李聰
攝影:吳慶泉、黃子偉
編輯:李寶筠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