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機會候任主席陳章明未上任已鬧出笑話,首先就話支持設立難民禁閉營,之後就稱呼同志為「老同」,即係道友,結果要道歉。上手周一嶽只係做一張合約就冇得留低,搵件完全冇呢方面經驗的陳章明接手,兩個睇資歷根本完全冇得比。據悉周一嶽係被梁振英叮走,拒絕續約。呢幾年梁粉系人馬佔盡公職,已經引起政府內部不滿,認為劣幣驅逐良幣。上任不久已表明由高靜芝扮演「組織部長」,向大小政府諮詢架構、法定機構安排自己人,公然以公職作政治酬庸。
如果梁粉人才濟濟頗孚眾望,則政府起用均屬良才,民望理應大大提高,但派餅越來越多,越係以政治掛帥,梁振英民望就越低。機管局如是、監警會如是、大學校委如是、平機會亦如是。箇中原因從陳章明可見一斑,這棚梁粉乃走捷徑機會主義的庸才,可以稱為「凡是派」,即係凡是政府都是對的,政府話乜先至做乜,絕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實法定機構並非政府行政機關的伸延,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法定角色,好多時同政府針鋒相對,早在九十年代已經如此,現在起用呢批庸才Yes Man,完全是管治大倒退。
問責制失效 梁特集大權
香港自董建華設問責制後,逐漸走向集權之路。問責制先天缺陷是毋須向民意負責,特首政綱完全是選舉工程過海神仙,欠缺政黨政治內部制衡,名義上是建制派共同擁護的施政綱領,但實際上大家沒有共同利益關係。就以標準工時為例,梁振英應承了工聯會,但上任後不斷拖,已經準備走數,工聯會根本冇佢符,若中央支持佢做多一任,工聯會選委咪又乖乖支持。事關問責制只有一樣,就係中央向特首問責,其他都係假嘢。既然特首政綱毋須問責,問責官員又只係向特首負責,由上到下變成特首行政獨裁,而且不斷向外,透過委任自己人出任法定機構公職,將獨裁之手伸入公共機構,以至大學。一個完全未經民意授權的行政長官,用盡一切法定權力,集權於一身,所為何事?習近平集權為了反貪,梁為了甚麼?
香港人之所以懷念英治,並非崇拜英國,而是懷念英治時代的「文明」,其政治文明反映在港督冇民意授權,但決策有賴一套共識政治、諮詢體制,當時教育、社福、勞工均有一套系統,如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教統局、勞顧會等,重要決策必定要有共識,教育政策以教統局報告書方式徵詢意見。明顯自問責制後,諮詢架構地位江河日下,局長一人說了算,教育政策是明顯例子,李國章年代局署合併後,局長以為大權在握四出兇人,一言堂連批評教改學者都用政治手段對付。𠵱家教育局長吳克儉廢人一個,仍四處炫耀特首經常召見面授機宜,而梁以鬥爭為綱心態,以為反TSA背後一定有泛民插手,吳克儉先至夠膽咁寸去睇紅葉而唔去立法會。
摒棄共識決策及諮詢,改行局長獨裁,直接受特首領導,表面是符合一套政黨管治體制,問題是香港冇執政黨,政治大事北京先會插手,特區內部政策欠缺有效制衡,香港已逐步向特首獨裁體制邁進,集權是雙刃劍,除非出師有名,否則只會樹敵無數,引致管治失效。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