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嬰兒 1個不足月廣華心理小組 助早產B父母減壓

每20嬰兒 1個不足月
廣華心理小組 助早產B父母減壓

【本報訊】早產嚇怕不少準媽媽,但對風險卻未必認識。資深護士指,每20位新生兒中有1人是早產,引發的健康問題更會對父母帶來很大壓力。林先生的孩子僅24周便出生,在兒科深切治療病房留醫半年,他與太太當時只求兒子生存。為幫助早產兒家長,廣華醫院成立心理支援小組,令他們不再徬徨。
記者:于健民

[singlepic id=19805655 w=160 h=120 float=right]「我只求(兒子)生存,唔敢奢望(佢)好好成長。」林先生憶述,早產的小兒子朗森出生後,留醫半年,經歷腦出血、氣胸及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之苦,為人父母卻只能乾着急,當時背負的壓力實在很大。幸好經過百多日奔波醫院的生涯後,夫婦二人終於可高呼「(兒子)生存到喇」,但因為出現視網膜病變,接受手術治療後,仍需佩戴眼鏡矯正視力。 現時3歲半的朗森,身高90多厘米,走路腰板挺直,外表與一般幼兒無異,很難想像他在母體不足25周便出世,屬非常早產。林先生憶述,小兒出生時只有約1.7磅,「我諗大約係兩罐可樂或者3包檸檬茶嘅重量」,身高連一張A4紙長度也不及,幸最終能健康成長。

<

廣華醫院兒科資深護師蔡瑞萍表示,早產是指在懷孕37周或之前分娩,每20位初生兒中就有1人屬早產。早產有機會引發腦內出血、視網膜病變、氣胸等問題,他們感染肺炎、腦膜炎的機率亦較其他嬰兒高,言語發展亦較遲緩,故父母需承受很大的照顧及心理壓力。該院去年有167名嬰兒需要入住兒科深切治療病房,當中八成為早產嬰。
蔡指,去年廣華醫院「最早產」的嬰兒僅得24周,體重約1.2磅。她憶述,該早產嬰的父親看見孩子如此脆弱,「成個人都震晒」,其妻子更一度激動暈倒。父母其後數日不斷重複詢問嬰孩何時出院、如何照料等,「但基本上入唔到腦,好徬徨」。他們接受心理支援小組的服務後慢慢走出困境。
心理支援小組由兒科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組成。廣華醫院兒科護士蘇善蓮表示,當接收早產嬰個案後,會先由護士為父母提供心理輔導,待嬰兒健康穩定後,就會教導父母如何照料小孩,例如餵哺,又會指導各種醫療儀器的操作,讓父母可以在家給予適切照顧。她表示,現時小組共有接近20人,冀未來可以擴大服務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