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為港人抒懷 再把恐懼的球踢去北京 - 李平

蘋論:為港人抒懷 再把恐懼的球踢去北京 - 李平

《十年》奪得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招致中國的封鎖和批判,讓這部電影的子彈越飛越遠,跨越了為港人抒懷的範疇,把恐懼的球踢去北京。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金像獎隻字不提《十年》,官方網站尷尬地為金像獎「附不完整名單」,影評人說「不會提到名字的電影」,只會讓《十年》獲獎的真相、《十年》所描繪的香港社會的真相、《十年》所預言的香港的未來,更快速地在中國、在世界傳播,引發更多的共鳴。

中共葉公好龍 簡直就是愚蠢

從創作到拍攝,到上畫到得獎,《十年》所反映的是港人走出恐懼的勇氣。自《十年》入圍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後,中國就開始部署和落實對《十年》、對金像獎的封鎖和局部封鎖。《十年》奪得最佳電影,中共的批判無非是聚焦於藝術被政治綁架。被廣為轉發的〈港獨對港片的一次成功勒索〉一文宣稱:「《十年》撬動的不是港獨思想,雖然他們很想這麼做,它只會激起中國人更強大的怒火,和更清醒的國家意識。」
撬動港獨思想的當然不是《十年》,撬動《十年》的當然也不是港獨思想。中共宣傳官員似乎忘記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4年10月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的訓示:「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當香港的電影抒發港人對一國兩制加速消亡而產生的恐懼時,當一部抒發港人情懷的電影奪得金像獎最佳電影時,中共官員葉公好龍的本色就露了出來,頓時「失其魂魄、五色無主」。而在網絡時代,竟然還要迴避、封鎖《十年》奪得最佳電影消息,正應了電影《讓子彈飛》中的一句經典台詞:「何止是愚蠢,簡直就是愚蠢!」
中國網站雖然充斥謾罵《十年》的反港獨聲音,但也有像〈《十年》:一部講述和諧社會的科幻片〉這樣亦莊亦諧的文章。作者認為,《十年》不是一部和諧的電影,但也不是一部港獨的電影:「還能用電影這樣的藝術方式,去警醒大家,去提醒我們的社會有了甚麼問題,那才是真正愛這個社會,真正希望社會和諧的人。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說同一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說不一樣的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

場景變真越多 模仿效應越強

中港輿論對《十年》獲獎的反應,堪比2004年美國觀眾對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拍攝的《華氏911》(Fahrenheit 9/11)的評價。《華氏911》取紐約911事件的日期,副標題取〈自由燃燒的溫度〉,導演也不隱諱要把小布殊的共和黨趕下台的立場。這部當年獲得康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的電影,被美國電影協會列為限制級,但它不只成為票房最高的政治紀錄片,對當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影響也成為政治學者、影評家的研究重點。
《十年》對港產電影和香港政治會有多大影響?一方面取決於中共對影片的態度,封鎖越強烈,真相和真理的傳播速度就越快、範圍就越廣。中國官方輿論的態度對香港的直接影響,基本上只限於急於批判香港民族黨、批判《十年》、批判港獨的親共人士和媒體。但是,一旦中國的封鎖、批判引發國際輿論的關注,再反饋回香港,所激發的抗爭只會越來越讓北京恐懼。
另一方面取決於香港政局的發展,電影場景在現實社會中變真越多,所產生的預言效果、模仿效應就會越強烈。如果香港不能扭轉核心價值被蠶食、一國兩制被架空的趨勢,那些在《十年》中出現的《基本法》23條立法、消滅方言以致自焚的場景,演變成現實的可能性就越高。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