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口批港獨 意欲何為?(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眾口批港獨 意欲何為?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自從3月28日那一個叫香港民族黨的組織宣佈成立,中央政府在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可說是動員了建制系統內的每一個部份,對這個已經被特區拒絕註冊的組織口誅筆伐。火力之猛之頻,可能已經超越佔領運動了。
特區政府也不敢怠慢,發表聲明說港獨言行違反《基本法》,又謂政府將依法處理。律政司長、政務司長等一眾高官這幾天也排隊現身加以譴責。喉舌傳媒及建制中的頭面人物這幾天也紛紛接力加入發表評論,一時間好不熱鬧。
不知情的可能會誤判這個香港民族黨有大量黨員、千軍萬馬及重型武器,足以令香港變天。事實上,根據其召集人說,該組織只有約50人,大部份都是大專學生,資金來源主要靠成員捐獻。
可以想像,公開聲稱不滿中共在港推行「殖民」統治、施行「暴政」,還說要推動香港「民族獨立」。習慣了唯我獨尊的大家長,當然心裏滿是不高興。但這樣一小撮年輕人究竟有多可怕,竟然要驚動建制的整個系統來打壓?他們究竟做過甚麼?干犯了哪一條法例?
香港始終是一個法治社會,不能泛政治地喊叫別人犯法,卻提不出論據來。自從傘運以來,中央政府的各級發言人及其代理人變得越來越肆意隨意地指摘別人犯法。佔中是違法、議員拉布又是違法、強調本土也是違法,但從來都不能清楚指出上述言行是違反了法律的哪一章哪一條,只加上了一些與法律無關的國家安全或中央特區關係。這一種做法對法治的危害可能更深 。持續地以此一種態度回應香港的政治爭議,是因為壞習慣?還是刻意如此?

港獨論者為挑戰政治強權

港獨在香港有多大的市場?未來又會有多大的發展前景?香港有多少人支持港獨?絕大部份理性精明的香港人其實都心裏有數。就連一些高舉本土主義的組織,也要與港獨劃清界線。單憑這一點,上述問題的答案應該已是明顯不過。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指港府對港獨思潮冒起有責任,這一點其實是十分容易理解的常識。要非梁振英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挑起港獨這個議題,大部份港人,包括今天在高舉港獨旗幟的年輕人,根本不會注意到港大學生報《學苑》那一組文,也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香港民族論》那本書,更可能不會令最新一期《學苑》再次提出港獨的討論。問題是,當梁振英選擇這樣做的時候,他真的沒有考慮過會產生這種效果嗎?
不要說港獨本身從來不是香港社會內部一種具綱領性的運動和主張,就算當它是一種思潮,也談不上具有完整的理念。現在談港獨的都是以「破」為出發點,以挑戰政治強權為目的,還不至是要去為香港的未來發展「立」甚麼標杆。或許港獨對年輕人的最大吸引力,正是在於能夠令當權者憤怒,當權者的反應越是強烈,他們便越是要煞有介事地拿出來談。這滿足了部份年輕人的逆反心理,也能為他們對現實政治的不滿和挫敗感找到一個宣洩出口。如果范太也能看得出這一點,為甚麼中央政府的反應還是這麼強烈?
中共政權一向精於政治上的計算,過去一周的事態發展,令人最擔心的是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這樣強烈的反應,極有可能不是單純出於對港獨的危害有甚麼真實的憂慮。由主動挑起港獨議題爭論,到動輒以不着邊際的違法論作應對,到現在動員整個建制系統及特區政府同一口徑要以法治之,其間會否包含了不足外人道的政治盤算與策略?又會不會是刻意想利用這一事件來尋求達成其他更重要的政治目的?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