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P2P貸款轉戰跨境模式!本港網上平台「動力互聯網金融」拓深圳物業貸款,擁有物業的深圳居民經其平台申請「紅本抵押貸款」,而港人投資者「以自己方式」將資金轉到深圳第三方信託戶口後,可經該平台參與放貸,短短6個月的投資回報相當於年利率20厘。
記者:周家誠
有專家提醒,投資者參與內地物業抵押貸款項目,除了面臨平台信用風險、違約風險外,內地追討抵押品法制模糊,亦使參與者風險驟升(見另稿)。
動力互聯網金融於2013年僅為財務公司,聯席董事傅家豪接受專訪時表示,前年沾手網上貸款業務,去年起主攻內地物業抵押貸款業務,「基本上成個流程都做過晒,例如去國土局、公正處登記物業抵押,亦同深圳金融辦講咗話我哋做緊P2P」。
完成40中港項目 涉5,000萬
過去一、兩年,該平台登記借款人近千個,完成約40個中港兩地項目,成功配對近5,000萬元。傅家豪稱,當中5個項目為深圳周邊地區,如布吉及光明區,客戶主要經熟人或居內地港人轉介,樓價介乎300萬至700萬元人幣,申請者須披露銀行抵押及還款等紀錄。
該平台以一按形式,平均借出六成,最多借出七成,餘下屬防範樓價下行的風險緩衝,借貸年期為3個月至半年,平均每個月收取2分息(一年約24厘);當中動力互聯網金融會收取約4厘年息,餘下20厘則屬放款人(Lender)回報,每月連本帶利歸還。
現時該平台接收的為紅本抵押項目,屬國土局准許自由買賣的普通私樓。傅家豪解釋,內地人透過紅本抵押借錢時,需赴國土局登記,而該平台將會代表放款人簽署抵押合同。若果借款人賴債,業權即可以轉名。同時,該公司會要求借款人簽署一張未填寫細節的租約及買賣協議,以防範借款後又不願搬走,「係一個符合國情嘅防範風險措施,我哋行家都會咁做」。
逾百放款人 大部份為港人
現時透過動力互聯網金融進行放款的放款人逾100名,絕大部份為港人,須先於該平台登記資料,然後選取項目,即使只有1萬元本金亦可參與,平台會審核資金來源以及過往投資紀錄,亦需簽署風險披露文件,確保熟悉項目詳情。另外,由於動力互聯網金融僅是信息中介,不牽涉當中資金往來,故參與的放款人須按指示,以「自己方式」滙錢北上至指定的第三方信託(見表)。
內地早前流行的首付貸,傅家豪稱,內地現時只允許一按,所謂首付貸或二按,並未有寫入法例,故不能以抵押貸款形式進行,只能作為消費貸款,風險相當高,該行未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