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股榮專欄,方知道他過去十年買入多隻內銀股,財息兼收,成為小富翁。我也酷愛收息股,但從來沒有考慮買入內銀股,原因是我不懂,而且恐懼內銀股有隱藏爛賬。
投資股票,第一件事是要做功課,等於想買樓,第一件事是要儲錢。買股票前,讀一讀公司年報與業績報告應該是常識吧,大概受到資質所限,我總是看不懂內銀股的業績,一級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減值準備對貸款總額比率等一大堆數字,我實在無法解讀這堆數字相互之間的關連。
過去十年內地富豪數目暴增,也令我更加不敢投資內銀股。香港人應該都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的佳寧案,故事主角陳松青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努力建立背景神秘的形象,之後不斷進行大規模收購,涉及地產、航運、保險等業務,好像有用之不竭的資金,最終被發現,他的財富主要來自銀行與財務公司借款。
近年不少內地富豪動輒以過億元高調買入藝術品,又或者幾十億、過百億投資物業、球隊、娛樂公司、手機程式,好多人都假設這些富豪有的就是錢,有錢就任性,喜歡土豪式四處收購以展示實力,但回歸最基本的問題,就是錢從何來呢?
我一直擔心,這些所謂富豪,都是陳松青的高徒,以銀行借貸充闊佬,萬一有那位的資金鏈出現斷裂,銀行壞賬必然增加。
若然銀行勇於披露實情還好,偏偏內地是一個連嬰兒奶粉與疫苗都可以造假的國度。我選擇避之則吉,都是那句話,本港市場的收息股選擇甚多,更何況現在內銀股的盈利普遍無增長,減派息已是大勢所趨。而且,市傳阿爺將會正式推出債轉股,內銀收不到爛賬,要轉做債仔股東,如此複雜的關係,令人巧驚驚啊。
高C9
https://www.facebook.com/koc9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