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冬春轉季容易傷風感冒,久久不痊癒的咳嗽最折騰人,中醫師表示,經常久咳難斷尾或與脾虛濕重、肺陰虛有關。天氣冷仍嗜吃生冷飲食及常吹冷氣易形成體質多濕,一旦遇上外感及處理不當可引起久咳,建議平日要注意飲食,適量進食麥冬、北沙參及雪梨等食材潤肺止咳,最好避免坐近風口位、帶頸巾及少吃雪凍食物,有助保護氣管。
記者:梁麗兒
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註冊中醫洪雙雙表示,正值冬春交接,天氣反覆不定,因寒濕引起感冒的求診病人較多。在中醫角度,體質偏濕的人士出現感冒相對會「纏綿難癒」,因這類人士平日嗜生冷飲食,包括凍飲、壽司及沙律等,損害了脾胃運化,即脾胃無法將營養輸送給有需要的地方,導致身體積濕。同時脾胃差也會令肺氣虛、肺差(即肺抵禦外邪的功能減低)。濕聚在肺便成痰,當痰儲存太多,即成為久咳不癒的導火線。體質偏濕常見症狀包括容易疲倦、頭痛,身體感到沉重,腹滿、大便溏泄等。
咳嗽太長時間,可損害氣管的黏膜及水份,洪指,即傷了肺津,易出現乾咳、燥咳情況,尤其缺乏睡眠、愛吃辛辣食物人士。中醫治療病人的久咳,需視乎證型及個人體質,例如脾胃虛弱人士出現久咳要健脾祛濕;肺陰虛人士要益肺養陰治療。
做好保暖防風邪入侵
久咳者平日要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作預防,包括戒甜食、辣食及凍食。洪指,甜食生痰及礙脾胃,糖果、朱古力及雪糕等甜食應避免。另外,要少吃冷凍食物,如雪凍的生果最好先在室溫放暖後才進食。辛辣食物如麻辣火鍋、串燒等,可「生火」傷害身體的津液,刺激氣管宜戒吃。
日常飲食不妨多吃南北杏仁、北沙參、麥冬、薏苡仁、陳皮、雪梨連皮及白蘿蔔等食材。洪稱,麥冬可養陰潤肺、北沙參可養陰清肺、陳皮可燥濕化痰、薏苡仁可健脾利水,冬瓜仁可清肺化痰。推介兩款湯水包括「北沙參潤喉湯」及「化痰理氣湯」,分別適合乾咳人士及寒濕引起久咳有痰者飲用。
吹冷氣、吹風是久咳者大忌,洪指,要避免冷氣直吹鼻子、頸部,故搭車時要避開「風口位或冷風吹住個頭」,以保護氣管。頸部有多個重要穴位,包括頸部後方的「風池穴」,故頸部保暖十分重要,可提防風邪入侵。在大風的日子,外出宜佩戴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