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曾志豪兄所寫的《落街場玩吧!》一文見報後,我輩「中佬」朋友相繼轉載,頻呼「好有共鳴呀!」,我則是邊讀邊點頭;的確,即使到周末晚上,現在的街場也沒有以前般熱鬧了。小朋友們習慣Book室內場,只與「圍內人」玩,位處核心外圍的人,就管不了那麼多。
其實曾兄一文已說得夠清楚:落街場,利社交;敢打街場的孩子,肯定比永遠只躲在室內場館的外向,也更擅於溝通。當然世事無絕對,不打街場的也不一定內向;但好此道者,長大後就肯定不會是個只於網上可以雄辯滔滔,卻連跟女神面對面時打個招呼都會臉紅的膽小鬼。我曾反覆強調,球場其實是一座於課室外的班房,很多受用一生的道理學問,學校課程未必有,只能夠在球場的跌跌撞撞中體會;其中一樣,叫街頭智慧。
何謂街頭智慧?其實頗難用三言兩語說得準。簡單點,是靈活、變通、不死板。除非你立志成為數學家,否則街頭智慧這東西,肯定會比sin、cos和tan有用萬倍;因為你長大後,很大機會要在辦公室中求存。
學校教你對任何人都要以禮相待,這當然沒錯,可是試想想:晚上,你在家樓下的球場獨個兒射籃,一記投籃落空了,球彈到場外去。一名金毛紋身漢把球拾起,然後,走過來跟你一起射籃;慢慢,他有五個朋友到來,當然沒有知會你,就自顧自的三打三起來……然而,那個籃球是你的。
問題來了,該如何開口把球取回而又不會惡言相向?學校教禮貌周周的那套中用嗎?這些智慧,永遠只能在街場學會,一次不成,撞幾次板,就可以了。長大之後你會發現,推掉衰同事那些硬塞過來、不屬於你的工作,或開口向上司要求放假,那技巧其實跟向街場惡霸討回籃球沒有兩樣——直接說:「老細,我想攞假去玩呀」,還是找個婉轉點的方法比較好?
所以,放膽到街場玩吧,街頭智慧,一生受用;多到街場射波,是為了你長大後在公司「射波」而不會引發災難性後果。小孩子「隨街浮」易受傷?小時候活在溫室,到長大後才驚覺現實殘酷,那才叫真正受傷。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