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未必佳 - 左丁山

老店未必佳 - 左丁山

蘋果日報(3月30日)報導沙田楓林小館因老闆年事已高,後繼無人,於3月底結業,新斗記可能以月租一百萬元承租。
楓林小館由一位彭先生創立,記得左丁山小時候,跟爸爸掹車邊坐同鄉富翁H嘅私家車,有機會到沙田郊遊,富翁H鍾意在沙田墟小欖公或楓林小館食飯,地址在如今新城市廣場/沙田中心地段,去到新城市廣場三期就已經係城門河邊,可以在如今「一田」外面租艇仔扒出沙田海,如果夠膽就扒到好遠好遠嘅當今沙田第一城海面。
楓林小館全盛時期,名傳香江,令創辦人家族,賺大錢置業,成為大富翁,素來係高價錢食店,唔係好多人食得起,但近十幾二十年來,楓林無論招呼與食物質素都如龍華飯店賣乳鴿,不復當年勇,而且與以前相差甚遠,左丁山朋友之間,早已放棄之,聽聞佢唔做,並不覺得可惜,就好似樂意扒房,自動結業仲好,以免被時代淘汰。老招牌如不能與時共進,一路保持水準,就難免一雞死一雞鳴,在任何一個行業,歷史悠久並不是一個免死金牌,除非代代有人材出,後人亦以家聲為重。例如拿破崙嘅賓架羅富齊(德國猶太人)(Rothschild)一直以小規模金融顧問為事業,傳到依家第六代人掌舵,依然在巴黎、倫敦、維也納、法蘭克福各自稱雄,350年來久歷風雨,呢個家族依然屹立不倒,係需要驚人智慧與培訓教育嘅,香港台灣啲大富豪家族經常在創辦人雙腳一伸之後就發生子女爭產案,當然好反映創辦人識搵錢,唔識家庭政治(一個好深嘅題目)嘅現實,好似張榮發嘅遺囑觸發大房二房決戰,就令人了解到張榮發呢位大企業家,原來完全唔識遺產繼承策劃,天真得可憐。
扯遠咗咯,講番飲食,老店未必好,水準陰乾退步係香港常態,一啲新店反而令人驚喜,食乳鴿喎,你試比較吓龍華、楓林與開張約12年嘅朗豪坊明宮,就知道何謂後浪推前浪,新人勝舊人。上星期睇到劉健威校友(新亞藝術1984,劉兄係成年學生)在信報專欄講威靈頓街越南餐廳BEP嘅越南牛肉河粉正斗到極,於是心念一動,想趁門口無人排隊嘅時候,走去試試,點知見習生Y與秘書V就話BEP唔係最好,要到灣仔Brass Spoon吃過,先至好比較,咁就一於去試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