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看黃耀明《美麗的呼聲》演唱會,從麗的呼聲一直唱到亞洲電視,那一連串電視劇主題曲,像放了一夜璀璨煙花,誰說亞視沒輝煌過,誰說那不是一場集體回憶。當然,這回憶究竟有幾集體,要有多少人真正收看過才有資格叫集體,始終由收視率說了算。
演唱會模仿當年《百萬富翁》環節,一百萬問題:誰是亞視兇手?1.區家麟說,自殺死。 2.歐錦棠說,你地殺死。3.黃之鋒說,紅色資本。4.林日曦說,我殺死(新的電視形式)。
我一定搶答2。王征之流,也只是在危疾人身上亂打毒針,送他一程,讓他死得有咁難睇得咁難睇。若說新電視形式殺死傳統電視,咁多人死唔見其他人死,卻亞視只因先天死症,才會毫不壯烈地搶先犧牲。
亞視體質良好時,最好的劇集,天蠶變、天龍訣、浮生六劫、浴血太平山、武則天、大俠霍元甲、大地恩情,水平絕不比大台低,特別是大內群英,歷史劇武俠化得那麼自然不荒誕,當時我們識貨的,卻只能等到家裏有第二台電視才看得到,不然會上演另一齣選台權力鬥爭大戲,我們總不能跟家長談判,哪一邊好看,就發牌給哪一邊吧。
我初入亞視時,正值周梁淑怡主政,最破格一着,禮聘大台皇牌報幕員蕭亮先生加盟。當年蕭亮一響,就等於無綫之聲,一個吆喝:無綫電視、翡翠台,比早晨早唞還要親切。我負責節目宣傳片,在剪片間看着聽着,無綫味濃郁的韋家輝力作、在無綫長大的任達華黃日華,加上蕭亮熟悉的呼喚,幾乎錯覺身在大台。為延續照顧觀眾的慣性,這用心,實在太良苦了,按一下遙控,也一樣看到無綫的分身啊。然後,還有世界盃,生怕觀眾看不慣一模一樣的比賽沒特別請來黃霑點評,也算是無綫人,然後,就不用多說了。
亞視中末期,雖然抵死作死,但我堅信,兇手雖多,是我們殺死亞視,是我們拔出了第一刀後,繼續做幫兇。是慣性收視、是無所謂、是惰性、是懶得選擇,是將就,成就了這宗誤殺案。當然,觀眾與任何媒體無親無故,你做得再好,我就是不看你,經廣告商之手殺了你,又怎樣?不過是看電視而已,但選擇看什麼,看或不看,也是在選擇生活方式。以靈活多變見稱的香港人,竟會為因循習慣,創造了亞視慘死奇蹟,也算得上香港十大奇案。
說我們是兇手,很不爽吧,可是政府該寬限的不寬限,沒依法替亞視拔喉,最後,還不是由我等兇手自主了他人的命運?這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