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斷氣了 - 陶傑

終於斷氣了 - 陶傑

老牌電視台愚人節關燈結業,成為新聞,許多人網絡傳哀,表示「依依不捨」。既然依依不捨,那麼在這家電視台還開播的時候,你應該賞賜給它一點收視。
但是你不會,因為你知道這是一家連年讓中國「投資者」懷有另外的政治目的而挖空了的電視台。既然平時不屑一顧,那麼不必貓哭老鼠,也不必相送。
香港人在這方面情感氾濫。最高等的反應,是香港人團結而默契,對於這家電視台之關燈結業,傳媒、網絡、社交網站,全部一字不提,將時鐘指向十二時,視之為普通渡過的一天,而不是什麼「電視史上黑暗的一頁」。
如果「罷看」也是抗議的一種方式,那麼就罷看到最後一秒鐘,而不應該讓這家電視台在最後一夜反而享有前所未有的高收視率。在英文語境裏,抵制一個人,有所謂Deny him the pleasure of之說──譬如你不喜歡的一個人向你喋喋不休,告訴你他最近炒股票贏了幾多錢,你看看腕錶,表示有事要告退,這就是剝奪了他硬要與他人「分享」喜悅的權利。這樣做有點刻薄,然而對於刻薄的人,須以十倍的刻薄對待。
這家中資電視台不但不懂經營,而且刻薄香港僱員,拒不發薪,還要一名香港人的僱員揹負刑責而上法庭,這是對七百萬香港人的欺凌與羞辱,而香港特區政府聽任不理。如此僱主,離開這個社會,大可省回溪錢冥紙的成本,還有什麼好哭喪?
況且香港電視時代已經終結,比印刷傳媒死得更快。剩下來的一家,是專為每日來香港的大陸一百五十名新移民配額而設的,不再是為香港人辦的電視台。其他雖有新的牌照發出,但這個行業已成黃台之瓜,也不會有任何「新氣象」。
特區十八年,如果「當家作主」們的智商及格,就會像李光耀,悟出如果要年輕人不上街,一是須有良好的電視廣播把他們留在家裏,二是讓他們有房子居住。李光耀八十年代聘請了香港一批影藝人去新加坡策劃電視廣播,今日香港換了一面旗,輪到香港的電視潰爛掉,一切是「吐氣揚眉」的自作孽。終於斷氣了,一路歸西吧,哈哈,很好,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