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大創新樓曲線建築女王猝逝

設計理大創新樓
曲線建築女王猝逝

她是女兒身,卻有男性難及的幾何構思和建築野心;她是英國人,卻毫不服膺於英式中庸精神。在本港揚名的英籍伊拉克裔女建築師哈迪德(Zaha Hadid),憑一個個充滿未來感的曲線建築設計,挑戰建築和想像的極限,贏盡大獎,卻65歲就英年早逝,留下「曲線女王」美名。

哈迪德的建築師樓前天宣佈,她本周感染了支氣管炎,在美國邁阿密入院治療時突然心臟病發,前天不治。她的未完成遺作,包括卡塔爾2022年世界盃其中一個場館和台灣淡江大橋。

哈迪德(Zaha Hadid)

1950-2016

似反地心吸力 山頂設計揚名

哈迪德1950年生於巴格達,是伊拉克一名工業家兼政治家的掌上明珠,在貝魯特美國大學讀數學後,轉到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後跟隨導師之一、荷蘭建築大師庫哈斯(Rem Koolhaas)工作,1979年自立門戶。
哈迪德的數學背景,加上擅用電腦技術,令她經常構思出複雜幾何曲線,用於建築設計。82至83年就憑一個看似反地心吸力的設計「峰」(The Peak Leisure Club),贏得香港山頂康樂設施設計比賽,在國際建築界揚名,但跟她80和90年代很多作品一樣,這作品因為太複雜和施工費高昂而沒有建成,她也得到「建不了的女王」這另一外號。
這些挫折沒有令她妥協,她曾說「主要構思不被沖淡是很重要的……建造公眾建築的重點,是要帶出我們看建築物、景觀和一些令人驚嘆事物時的魔幻時刻」。
隨着建築技術進步,哈迪德的構思陸續建成,代表作包括意大利羅馬採光獨特的21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宛如靈石的中國廣州大劇院、2012年奧運像凝結流體的倫敦水上運動中心等。美國《紐約時報》形容她的建築「把不確定昇華成藝術」,因為人們在內走動時都會好奇這些建築是怎樣支撐的。

【哈迪德了不起的作品】

【2013年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
哈迪德曾說設計理念是把「塔樓與平台式建築融化,創造出無縫的流體建築」,有人認為它似太空船、也有人說是《星球大戰》中的白兵頭盔

理大賽馬會創新樓內,中庭有開放式樓梯貫穿整座大樓。

【1994年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維特拉消防局(Vitra Fire Station)】
哈迪德首個落成的設計,「三尖八角」的外觀跟她後期風格迥異,但一樣叫人一見難忘,令她在國際聲名鵲起

【2003年 美國辛辛那堤羅森塔爾當代藝術中心(Lois & Richard Rosenthal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在美國首個作品,獲譽為「冷戰結束後美國最重要建築」;翌年獲普利茲克建築獎殊榮

【2008年 西班牙薩拉戈薩橋館(Bridge Pavilion)】
280米長封閉空間,橫跨埃布羅河,是2008年世界博覽會入口兼主題館之一,頂部金屬板重叠的設計,靈感來自魚鱗

【2010年 意大利羅馬21世紀藝術博物館(MAXXI Museum)】
奇詭的設計為哈迪德贏得首個英國建築界最重要獎項RIBA斯特林獎,有人指建築本身比館藏更出名

【2010年 廣州大劇院】
有如山丘上有兩塊石頭,因而亦稱「雙礫」,超支建築最終花了13.8億元人民幣,曾被指是燒錢形象工程

【2012年 北京銀河Soho】
18層的商業購物娛樂綜合設施充滿流動、圓融感,有指是哈迪德最具太空感的設計,但亦被指與四周的胡同、四合院格格不入

【2012年 英國倫敦水上運動中心(London Aquatics Centre)】
倫敦奧運主場館,館頂有如凝結了的波浪貼題又壯觀,引入自然光令內部呈現壯闊感,有傳媒稱之為「世上最令人驚嘆的市立泳池」

【2012年 阿塞拜疆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ultural Centre)】
輕柔的線條成為首都巴庫地標,為哈迪德贏得倫敦設計博物館2014年度設計建築獎,有評審讚美是「純淨而性感如夢露那襲被風吹起的裙」

【興建中 台灣淡江大橋】
主橋長920公尺,從橋面到塔頂的斜張部份約150公尺,2020年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大單塔斜張橋,靈感來自雲門舞集舞者舞姿

資料來源:美國《紐約時報》/英國《衞報》

首位女性奪「建築界諾獎」

她在2004年也成為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首位女得主,2012年獲封女爵士,今年較早前才成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首位獨得金獎的女建築師。
不過她的奇特構思,至今仍會引起爭議,像南韓首爾的東大門設計廣場,曾被譏像艘緊急降落的醜陋太空船。她為2020年東京奧運設計的主場館新國立競技場,亦因建造費嚴重超出預算而棄用。

【哈迪德起不了的設計】

【香港山頂俱樂部「峰」(The Peak Leisure Club)】
凌霄閣不存在──假如哈迪德這個1983年設計建得成的話;她當年擊敗500對手,贏得「俱樂部」式設施的設計比賽,但終於設計太前衞,且近乎違反地心吸力,建造過於困難和昂貴,方案終未獲採用

【台中古根漢美術館】
哈迪德的設計在2003年獲選,評委稱讚大膽利用空間,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使作品與環境融為一體,但造價高昂,計劃終告吹

【日本東京新國立競技場】
這座本來是2020年東京奧運的主場館有拱形屋簷,被譏像「安全帽」;由於預算造價一再飆升,最終被棄用;在二度招標中勝出的新方案,卻遭哈迪德怒轟與她的原作極似

哈迪德曾說,她的建築事業「一切都始於香港」,除了首次得獎,中港的文化、風景和現代主義結合本地化元素,都為她帶來很多靈感。她為理工大學設計的賽馬會創新樓,亦成她真正在本港留下的建築印記。
路透社/美聯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