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叢林 - 楊靜

河內叢林 - 楊靜

在河內沒有「自然醒」這檔美事,取而代之的是「機器鬧鐘」。四天換了兩家旅館、一家民宿,每日清早不到七點,電鑽、挖土機、鎚擊、還有工人的吆喝聲千軍萬馬般從牆縫擠過來,匍匐入耳。
「越南現在是名副其實的『發展中國家』。」雙眼如陳慧琳般炯炯有神的河內女孩鴦調侃,她的工作室在舊城區東南角,從天主教堂走去也就半個鐘。一路上,背心短褲的外國遊人越來越少,用手推車搬磚運泥的地盤工人越來越多。
河內人生活在大街上。住宅、商店、醫院、政府建築門口,一線停滿摩托車,旁邊站兩個遊蕩的閒人,那是收費看車的保安。在摩托與摩托的空隙中,中年婦人坐在小板凳上,在腳下膠袋中變魔術,一下拿出準備炭燒的豬肉,一下又是準備好的春卷,雙眼迷糊的男男女女蹲在她旁邊,捧着碗碟大口吃着。十步一家的小咖啡店臺階上兩兩並排放着低矮的長椅,一美金的黑咖啡可以悠閒喝兩個鐘。旁邊的遊戲廳可能死了主人,出來進去都是戴孝的人,門口的樂手有的彈吉他、有的打架子鼓,還有吹嗩吶的,叮叮咚咚,有種迷幻的風格。剃鬚匠和理髮匠在孔廟園外臨街處做生意,鏡子就掛在榕樹枝幹上。
我常開玩笑說,在大陸鄰近,旅遊社可以為遊客設計政治主題旅行:來香港看遊行,去台灣看選舉,在北韓搭時光機看看原教旨共產主義,而在越南,則能體驗剛剛改革開放的混亂和蓬勃。
這裏的人忙着販賣過去,抵押未來。黨的規章法令仍在,但人也更遊刃有餘地在縫隙裏遊走。街上的紅綠燈形同裝飾品,路人穿梭左顧右盼,和摩托跳探戈,進三步,退兩步,乾坤大挪移。午夜時分,吃夜宵和喝小酒的散客還沒有走的意思,可法律規定一切商販此時都要歇燈熄火,於是店家把鐵閘拉下,後門打開,進出依然自由。
鴦的工作室在這一片唯一的高層建築裏,凌駕於十多個建築工地之上,鶴立雞群。夜燈亮起來,我們從十五層向下看,紅河沿岸車來人往,沒有半點倦意。不知再過十年,這裏會是什麼風景?
她只說:「有人更好,有人更糟,從來不都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