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級影迷梁小姐一再提醒偽法國燦,香港人贈送Kate Winslet的暱稱是肥溫不是肥琦,可是我自從看完《鐵達尼號》就無法中英夾雜Fat One上腦,無論如何改不了口。這兩天社交網絡有人宣揚大愛攣直不分,名人智慧金句包括她的湊仔經:「我個仔阿祖嗰日話我知,『有朝一日我會有女友。但又或者我會有男友,如果我係基佬嘅話。』佢今年七歲咋!我就講,『打令,你有女友又得,有男友又得。』佢問我:『咁你寧願係邊樣?』我於是話佢知,『親愛的,你中意點就點,我覺得完全無分別。』」這種堅.開明的阿媽真令人感動,傢俱不設衣櫃,下一代由細呼吸自由空氣,毋庸經歷任何不必要的心理掙扎,和那些「我唔反對同性戀,但我個仔搞基我就殺咗佢」的可怕父母判若雲泥。
恕我心胸淺窄,馬上想起月前面書有位驕傲的爸爸替兒子賣萌,說他幾歲大人仔就會得焦慮冇朋友,叔叔阿姨得悉紛紛留言打氣,左一句「唔使驚,大個一定追到女」,右一句「阿X咁乖咁叻咁靚仔,唔慌冇女仔排長龍」,好意底下墊滿根深柢固的性取向歧視:你哋啲大人,有乜理由問都唔問就睇死阿小乖乖中意異性唔中意同性?我知我知,同志數目佔總人口應該不超過百分之十,從比例上來說,任何小朋友邁向直路的機會遠遠高過步入九曲十三彎,十拿九穩成為主流一份子,可是開講有話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你總不能考慮也不考慮,便取締了他或她長大後投向同性懷抱的或然率呀!連「懷疑的利益」也遭剝奪,你還好意思說社會對小眾大眾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