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仔拆息天堂與地獄!繼年初出現近百厘高息後,本港驚現負利率。昨日財資市場公會網頁上顯示,離岸人民幣隔夜拆息出現負3.725厘,盤中更曾試過以負8厘成交,意味本地銀行不收利息之餘,竟然貼錢將人幣資金借予同業,屬歷史上首次。
記者:周家誠
分析認為,負利率僅是技術性問題,因早前人行徵收本地銀行存款準備金,促使銀行「貼錢」拆借,避免人行向其收取存款準備金所致,並不是投機盤或恐慌情緒引導,未對港外滙市場造成衝擊。
中國境外人幣參加行存款至境內代理行時,原先並不收取存款準備金,惟人行規定,今年一月起境外參加行存款均須徵收17%存款準備金率,意味每100元存款須保留17元至人行,以減少銀行閒資,並增加投機者炒賣成本。
人行季結日計存準金額
人行徵收存款準備金率的時間性為每季度尾,即以3月、6月、9月、12月底結餘總和來計算存款準備金額。有財資部主管稱,行內會在季結時幫人幣存款結餘「影相」,並傳送至人行作證,確保存款準備金額正確。
不過,「影相」實際為一個漏洞,因為銀行有誘因於「影相」日時,將既有人幣存款以隔夜拆借形式拆出,以減少被徵收存款準備金額,主要是因為存放於人行利息過低,銀行希望將資金投資於更好的項目,故甘願以負利率形式貼錢拆出,並於翌日收回資金再作投資。
非恐慌拋售難衝擊外滙
富邦香港資產負債管理及交易部主管張宇翹舉例,若銀行有100萬元存款,當中17萬元將成存款準備金,惟若果以隔夜形式拆出存款,甚至以負利率增強同業借貸誘因,將使準備金額大大減少,「如果銀行計到數,將呢筆錢投資到更高利潤資產,就會願意以負利率方式進行」。
有財資部主管形容以季結形式計算存款準備金不合理,「如果有間行忽然當日有個大deal,集中一間銀行做支付,咁就無端要繳交相當多存款準備金」。該主管認為,以日平均計算存款準備金較為合理。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主管林俊泓相信,負利率並非由投機盤帶動,亦非恐慌拋售,只是存款準備金政策帶來的影響,相信未來季結均會出現一次。他預料,今日人幣隔夜拆息回復正常。從彭博數據顯示,截至昨晚9時,隔日拆息曾以0.4厘成交,反映負利率變成正利率。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離岸人幣拆息由市場供求主導,當局留意到離岸人幣拆息下跌,惟拆借市場運作有序,將一如既往密切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