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筆思議】慌張西望:拜會一代宗師 - 杜秋棠

【七筆思議】
慌張西望:拜會一代宗師 - 杜秋棠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杜秋棠有緣在座談會拜會一代宗師,聽他細說澤東這二十五年點滴,確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動。熱愛電影的,都會將王家衛電影看十次八次,咀嚼箇中含意。難得大師跟影迷當面論戲,卻鮮有媒體報道,是嫌不夠juicy?但筆者眼中,這兩小時的座談會,比起動輒幾千蚊一堂的甚麼人生洗腦課程,有意義得多。你吸取的不是導演技巧,不是賺錢心得,而是導演的處事態度——對精緻的執着,對完美的追崇。

追求精益求精

世人對王家衛有誤解,以為他只顧個人藝術成就,罔顧團隊整體利益,恃才傲物,故意拖慢進度。實情是,無論幕前如梁朝偉、張震定章子怡,幕後如張叔平、杜可風定杜篤之,都會覺得自己在最好的時間遇到王家衛,是最大的運氣。只有跟王家衛合作過,才明白導演那份精益求精的狂熱,確保作品做到最好先罷休。他們不會覺得浪費了時間,因為他們相信初衷,在認真做電影的過程裏,會找到一種存在價值。凡事只看眼前利益,又諸多計較者,永遠參不透「做羹要講究火候」的奧義。
然而,宗師之路從來孤獨而崎嶇,一步一擂台。很多人嘗試模仿王家衛,僅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是缺少犧牲精神之故。要追求完美,付出時間和心血不夠,更不能為生活而妥協。生活是最難繞過的高山,它可消滅你的意志,蹉跎你的事業。若王家衛當初讓步拍多齣《旺角卡門》,就斷然沒有《阿飛正傳》,也斷然沒有今天成就。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前提是要撐住這口氣。

積極培育後輩

聽王家衛論香港電影,更被他一言驚醒。也許,我們對「本土電影」的情意結太濃,而忘記了電影本身只有好壞之分。香港電影好比一塊餅,我們眼中可能是武林,在他眼中卻是一世界。因此,他的着眼點不會放在市場上,而是電影是否做得夠好,能否流傳後世。而這也是澤東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的宗旨。若說宗師必有三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澤東近年積極培育後輩,某程度上也是一種傳承。筆者相信這是王家衛的未來目標。 
聽完講座,你更明白為何王家衛蜚聲國際,另一王姓導演卻聲名狼藉。分別不在於說故事技巧,是個人修養與胸襟。

慌張西望

撰文:杜秋棠@抽水站

原諒我只是一部國產抽濕機。
https://www.fb.com/freakingwestlook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