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行一年水客內地人變南亞幫

一周一行一年
水客內地人變南亞幫

【本報訊】2009年中央推出一簽多行,深圳戶籍居民一年只辦一次赴港簽注就可無限次訪港,一簽多行旅客5年間飆升10倍,至2014年1,485萬人次。水貨問題其後失控,中央在港府要求下於去年4月改為一周一行,冀改善問題。但一周一行實施近一年,水貨問題並無改善,上水仍逼爆水貨客,唯一改變是內地水貨客逐漸被港人及南亞裔水貨軍取代。
入境處資料顯示,自去年4月13日實施一周一行後,截至今年2月底,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為3,948萬,比前年同期跌8.8%,當中持個人遊簽注的入境人次2,353萬,比前年同期減18.2%。

上水劍橋廣場附近一如以往成為水貨客集散地。謝榮耀攝

「水貨重鎮」依舊墟冚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資料顯示,今年1月底訪港旅客總人次為523萬,其中內地個人遊旅客人次為249萬,當中一簽多行及一周一行旅客人次為99萬,比去年同期一簽多行旅客人次跌約35%。《蘋果》記者上周六前往上水水貨熱點巡視,發現上水港鐵站附近的彩園村,仍有大批水貨客聚集在超市落貨區旁空地,有貨車將奶粉及零食運至,各人自動分發貨品收入行李篋內,再步往港鐵站入閘,領展保安員在旁視而不見。
離港鐵站約10分鐘路程的「水貨重鎮」新運路晉科、深港與劍橋一帶貨倉,不少拖篋黨在路邊分貨。劍橋廣場外圍更恍如市集,由護膚品、零食以至iPad、電腦記憶體和硬碟,甚至PS4遊戲機都有,高𥧌期有約200多人在分貨。至於水貨店林立的石湖墟,紙皮滿地,水貨店依舊將貨物堆在行人路,造成阻礙。
根據差估署本月公佈的最新重估差餉租值,上水商舖租值逆市上升一至兩成,其中水貨客集中地的新功街,有地舖租值6年間狂升4倍;藥房及連鎖波鞋密集的新康街,舖租更高於加連威老道地舖一倍,反映北區自由行及水貨客生意仍暢旺,舖租有升無跌。
北區水貨客關注組發言人梁金成直指,水貨問題至今無改善,一周一行暫未見成效。據其了解,近期確實減少了以內地人走水貨,但港人水貨客有增加迹象,估計部份是新移民或來自低收入家庭,另南亞裔人士亦加入水貨大軍。梁稱水貨集團每日下午約4時,在新運路貨倉一帶的水貨客會同時湧到港鐵站入閘,要港鐵派員實施人潮管制。他批評政府未有積極處理水貨問題,促請政府審視一周一行的成效,並要求港深兩地海關加強執法。
■記者謝明明、馬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