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溫柔的台灣島發生了兇殘的街頭隨機殺人事件。小燈泡的血似乎也濺了在香港人的身上。
有人問,發生了這種慘劇,會對台灣社會也失去信心嗎?會覺得最後的天堂心幻滅了嗎?
不會,恰恰相反,小燈泡的悲劇,照出了台灣人的冷靜和堅強。
全台灣島此時此刻最有資格憤怒的,便是受害女童小燈泡的母親。她就算情緒再失控、言辭再充滿怨恨,行動再激進十倍,也完全可以理解接受。
但她沒有。
小燈泡的母親選擇了放下仇恨。在台灣島一片要求恢復死刑,甚至把「廢死聯盟」視為「幫兇」的時候,小燈泡的母親沒有加入集體的喧鬧。她希望台灣社會可以冷靜,不要在這個時候討論死刑的存廢,「這一課我之前沒想透,之後也未想透」。
小燈泡的母親沒有口出一句惡言,她甚至希望社會也能放下仇恨,用愛和教育,把殺童兇手這種人從社會消失。
一個可以選擇仇恨的人,卻堅定的選擇了愛。不能因為其他人的野蠻,便丟失了自己的文明。
蔡英文的回應,也讓人一陣窩心。她寫了一張慰問卡,和小燈泡對話。她說,「小燈泡,阿姨不會讓你白白犧牲,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有很多破洞,我會用盡全力,把這些洞補起來」。這裏沒有冷冰冰的官樣文章,也看不到虛偽的政治公關操作,只有一個真正關心這個社會的承諾。
當悲劇發生,沒有推卸責任,諉過他人,而是挺身而出,給人民最大的支持和安慰。我羨慕台灣人民有這樣溫柔而堅定的總統帶領。
在巨大的悲劇面前,往往才最能考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我沒有想太多,我記住了小燈泡媽媽的呼籲,用力的緊緊捉住你身邊所愛的人,不要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