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政治因素難量化

經濟師:政治因素難量化

【本報訊】評級機構穆迪、標準普爾同一個月內相繼出手,調低中港兩地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標普更明言若香港政治兩極化惡化、影響營商環境的話,或單獨調低香港評級。有分析指,政治因素難以量化,「加幾多權重?係咪有個分數表去計?只有佢哋自己知」,難言因此降低評級的理據是否充份。

經濟倒退指標未出現

評級機構考慮的因素多與財務實力有關,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認為樓價下跌、「勒住褲頭」減少消費、失業率爬升至7至8%等顯示經濟倒退的指標未出現,可見經濟雖出現不確定性,但與2003年、2009年兩次低潮有距離,「如果話差,點解𠵱家啲人仲可以咁豪,去日本成個禮拜買嘢?你10個朋友,9個都去日本喎!」
為何兩評級機構相繼鳴槍,內地官媒更連日發炮回應穆迪?有經濟師坦言,「唔需要對《人民日報》一句說話太過煞有介事,大陸思維係咁,人哋講一句唔好,個個都跳出嚟,當係打仗」,而且評級機構對政治因素如何計算,「加幾多權重?係咪有分數表去計?只有佢哋自己知」。
穆迪調低中港評級展望後,接連降低71間中資企業和4間香港銀行評級展望或部份存款及債務評級。有經濟師指標普或將調低個別企業評級。
■記者黃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