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轉撐吳克儉(退休校長 陳國權) - 陳國權

我願轉撐吳克儉
(退休校長 陳國權) - 陳國權

教育局吳克儉局長日前揚言大部份小學生放學回家是「零功課」,惹起家長極度反感,群起炮轟他「堅離地」,根本不曉得學生疾苦!筆者一向對吳克儉並無好感,不時撰文批評他的言行,並非因為對他有成見,只是由於此人居高位領厚祿而不務正業,是尸位素餐的典範。可是,如果他的「零功課」言論並非信口開河,而是有心制訂為具體政策,並且切實執行,筆者將會就此力撐吳克儉!
所謂「零功課政策」,較明確的說法是指小學零功課政策,即制訂相關政策讓小學生課後回到家裏完全不必做家課,能夠充份享用自由的時間和自處的空間,這其實正是當年教改曾經表示還給小學生愉快學習童年的承諾。

以政策落實小學零功課

平心而論,做功課本來就是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回饋活動,無可厚非。可惜這些年來,家長對子女的不切實際期望,以至老師對學生的過份要求,仍然是「學習只為求分數」的意識作祟。而操練成風和硬背死記的溫習方式,以及單一化和重視評比排名的考核方法還是根深柢固,窒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動機,造成不少小學生只不過在虛擬教學現實中,進行沒有成效的學習活動,甚或造成厭學、棄學以至絕學的現象。而且更多的學生只是在老師嚴厲督導和父母過度呵護下承受沉重的功課壓力,放棄了應有的閒息遊戲時刻,失去了該與父母溫馨敍話的機會,以及減縮了必須享有的安寢時間。
不恰當功課的壓力來自功課的份量和功課的質素。功課份量多令小學生吃不消,功課質素差根本達不到預期溫習和鞏固所學的效果,對小學生來說到頭來只是付出昂貴代價而沒有應得的回報。
筆者無意為教育局出謀獻策,因為「零功課」這個複雜議題必須由教育界和學術界人士進一步探討,才能促進老師對此的反思深究,讓家長有充份的理解和認識。簡明來說,筆者認為如果要徹底解決狂操猛練的陋習,落實「小學零功課政策」,至少應該從兩方面着手,其一就是大幅度刪減小學各科課程教學內容,筆者粗略估計必須大刀闊斧的起碼削掉四分一以至三分一,才能紓緩為應付教與學既定規範而造成的壓力,才足以釋放時間和展延空間。其二就是由教育局頒佈強力指引,勒令各小學管理層與老師、家長共同商討協議,按照「零功課」的基本原則訂定「校本零功課政策」,並且經審核後進行適當的定期監察,確保相關政策得以在各小學認真執行。
筆者甚至以為,「小學生零功課」是小學教育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為了小學生的長期福祉,教育局責無旁貸,理應堅守教育專業原則而全力以赴。如果有朝一日吳克儉局長果真能夠落實「小學零功課政策」,筆者定必撰文讚許他為全港小學生所修成的無量功德,立此存照!可是,吳局長,你行嗎?

陳國權
退休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