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昨日公佈了一份大學管治的研究報告。教資會新聞稿稱,政府已經接納了報告整體方向和建議。
很奇怪,教資會為甚麼不是完成報告就公諸於世,而要等待政府接納建議才公佈?這種做法,明顯有別教資會以往做法,舉例2002年,教資會完成了高等教育檢討就馬上公開研究報告,然後公眾可就此提意見,行政會議最後拍板是否接納。
根據新聞稿,今次研究早於2013年底開始,而教資會2015年9月通過報告,同月將報告呈交政府。換言之,這份報告足足在政府塵封了半年。
事實上,幾個月前我已經不停向政府打探這份報告何時出台。我得到的消息是,梁振英政府原本想利用這份研究報告作為整治大學的工具,誰知這份由利物浦大學前校長Howard Newby爵士撰寫的報告,結論是現時大學內部管治並無大問題,打亂了梁政府部署,於是慘被打入倉底。
政府現在表示會接納報告的建議。但我必須提醒大家,一些原本只是想改善管治質素的中性建議,在有權用盡的領導人手中,隨時有災難性後果。例如,報告建議大家要制訂指標,讓校董會評估院校工作優次。
表面上,制訂客觀指標是好事,但別有用心的領導人,也可以藉此令特首委任的校董會更大程度參與校政,連一些校董原本管不到的具體工作優次都要管。
又例如,報告建議校董會要有轉授職權安排,下設不同層級委員會,建立有效監督大學活動的機制。權力下放本來是好事,但誰敢保證現班子不會藉新機制,連大學大小活動都要管。魔鬼隨時在細節中。
港大風波歷歷在目。根據往績,我認,我不信任梁振英政府。你信嗎?
李慧玲
http://www.facebook.com/hammerou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