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潮湧至的風險與機會(立法會議員 郭家麒) - 郭家麒

打針潮湧至的風險與機會
(立法會議員 郭家麒) - 郭家麒

內地20多個省市爆出黑心疫苗事件,有小童注射疫苗後全身癱瘓,有的更失去性命。有醫生向小朋友的父母坦言是疫苗的後遺症,卻不可以在病歷上寫出致病原因。黑心疫苗曾於2007年在山西出現,造成過百幼童死亡或傷殘,孰料事隔近10年仍然為害幼童。作為醫生,我感到何其的憤怒!作為中國人,我感到何其的悲哀及遺憾!
黑心疫苗風波令國內父母人心惶惶,不敢讓子女在內地注射疫苗,就想到香港的疫苗有保證,要來香港為子女打針。過去半個月,內地更流傳一份「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詳細列明本港的母嬰健康院地址及電話、打針所需的文件等等。內地人都對香港的醫療水平有信心,不少具經濟能力的內地人,尤其是廣東省的居民,都選擇來港接受醫療服務如產檢等。此舉不禁令香港父母擔心,會否出現「奶粉荒」的翻版,令香港的幼童沒有針打。
香港每年約有6萬名嬰兒出生,他們在一歲前都需要接受7次的疫苗注射。由於疫苗需要妥善的存儲,因此衞生署是根據本港出生率而購入相應的疫苗,而不會大量購入。一旦內地的家長蜂擁到港要求注射疫苗,的確會存在疫苗不足應付的風險。

減少對港人影響

香港是自由開放的城市,仿效澳門一刀切不讓內地兒童來港注射疫苗是不可能。但港府昨日宣佈,明日開始設定每月只接受120名的非合資格兒童接種疫苗的限額。政府終於願意承認,內地人來港打針,會對本港的疫苗供應造成壓力。措施尚算回應到香港家長的憂慮,我歡迎有關措施。不過,政府稱限額是試驗性質,我認為應持續推行。
衞生署透露,現時的母嬰健康院已經接到不少預約及查詢的電話,擔心措施開始後,這類電話將會更多,不但對前線工作人員造成壓力,香港的家長要預約亦會難上加難。我認為衞生署應設立熱線電話,專責處理非合資格兒童的新症預約及查詢。同時,把他們的疫苗接種集中於數間健康院,於指定日子及時段進行,以減少對本地服務使用者的影響。
同時,政府亦應通知內地相關部門限額的安排,要求他們向各省市作出通報,以免內地居民來港後才知道「無針可打」,避免惹起誤會及衝突,令前線醫護人員受壓力,同時加深中港矛盾。
能夠安排子女來港接種疫苗的內地家長,都是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私人醫療機構亦可以額外購買疫苗吸納他們。既然香港要發展醫療產業,政府亦可以鼓勵醫療集團在北區設置診所,專營內地人的疫苗接種服務。另一方面,香港既然要發展創新科技,政府亦應鼓勵疫苗的研發及生產,開拓內地市場。

郭家麒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