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浪迹遊蹤】
出差公幹,以酒店為家者,大有人在,建築及室內設計師張智強(Gary)不過其中之一。但別人只求高床軟枕,一覺醒來,酒店名字早已拋諸腦後,他卻費盡心思物色酒店,預訂之前,已對房間的座向、佈局瞭如指掌。20年來,他下榻過千間酒店,親手記錄每間客房的平面圖,寫下一頁頁酒店狂人的精采情史。
何謂酒店狂人?我唔直接答你,用例子答你:八成時間身在外地,住酒店多過搭港鐵,難得在港的周末,也不放過新開張的酒店,不知情者還以為他是行內的mystery shopper。20年前,張智強開設自家建築及室內設計公司,因為工作和學術研究的關係,長年做空中飛人,至今一直維持飛人生活。他最高紀錄試過一間酒店住60多次,叫得出每個員工的名字;最癲的一次在紐約,九晚住足九間酒店,轉酒店都轉到頭暈。
酒店最多咪一道門加兩隻窗,有何魅力令他如此不能自拔?他卻答得輕描淡寫,「貪得意」、「鍾意試新嘢」,還有「in the name of study」都是他常用的藉口,用來開脫自己不太尋常的嗜好。每入住一間酒店,他會先在對面街駐足一會,看看有沒有哪一層樓底特別高,入到房間,又會檢查門後面的走火圖,不是預演逃生路線,而是研究其他房間的格局,任何奇則筍盤,他都瞭如指掌,他還會畫下自己房間的平面圖作為紀錄,又狂按相機快門,直至視線掃射過每個角落為止,如果拍了200多張照片,證明這間酒店只是一般,好喜歡的話,至少有千張照片帶回家。
日本重細節 意大利華而不實
Gary並非一開始便如此執着,出差初期,他常被安排住會議酒店,漸漸覺得左衣櫃、右廁所的典型客房佈局沉悶至極,寧願加錢住其他酒店。不少人考慮酒店時以地點和價錢作首要條件,他卻在意建築和客房本身。他深信房間的佈局不同,便不能拿來和其他房間比較,這樣才獨一無二,值得入住。他有一句口頭禪“Room is never standard”,意指酒店內就算同一等級的客房,也不可能一模一樣,總有些多了條柱、少了隻窗。這時候他的專業便大派用場,「一些名師設計的酒店,作品集通常有齊整棟建築的平面圖,每間房的座向、佈局都可預先得知。」
有次在葡萄牙入住由修道院改建的酒店,為了入住指定套房,他索性將平面圖電郵送上,確保沒有錯漏。就連在東京Park Hyatt預約午餐,也要傳張相給餐廳經理指明位置,會不會太過認真?「日本人就是這麼認真,我便陪他認真起來,其他地方才不會理你。」回顧一千零一夜的酒店生涯,他得出以下結論──日本的酒店最細心,沒有細節是他們未考慮過的;意大利設計界雖然名師輩出,但酒店重美觀而不重實用,好睇唔好使;德國和西班牙的酒店出奇地乾淨,床單被鋪永遠像新的一樣,當中柏林最多平價精品酒店,一晚不用1,000蚊,也住得很有品味。
絕無下次 與 念念不忘
雖然他看似講究,實際上也非那麼揀擇,「住酒店像one-night stand,就算遭遇再差,不過是一晚,當攞經驗,下次再住好啲。」他一夜情的對象無分貴賤,airbnb、廉價酒店、膠囊旅館統統試過,只是airbnb的一次經歷不太愉快。東京著名建築Nakagin Capsule Tower,建築界無人不曉,但為無法參觀的商住式大廈,恰巧Gary看到有一個單位在airbnb放租,便申請租住。怎料入住前大半個月,屋主通知他熱水爐壞了,叫他到附近的公共澡堂洗澡,入住後,床單被鋪一看就知沒有洗過,最後惟有下榻別處。
同是日本,京都的nine hours膠囊旅館卻讓他讚不絕口,一晚300多元港紙,絲毫沒有偷工減料,特別是以六種物料製成的枕頭,舒服到不得了,每個盛惠千多元,他捨不得買,偏偏念念不忘。有些酒店讓他朝思暮想,有些酒店令他踏上旅途,瑞典IceHotel便是近期例子。他專程從斯德哥爾摩坐飛機進入北極圈,體驗人手搭建、冬天限定的冰屋酒店,客人要學習該穿甚麼和如何入睡,單看照片,以為身體和冰床只隔一塊皮草,原來還有超厚睡袋沒有入鏡。那一夜,他輕易入睡,半夜也沒有凍醒,但自嘲還是早住早着,再過兩年身體可能捱不住。住過瑞典的冰屋、意大利的山洞、德國的水塔、葡萄牙的修道院……他的一千零一夜酒店奇遇,未必像神話故事般天方夜譚,但肯定讓一眾旅人躍躍欲試。
酒店房5大通病
Gary眼中酒店最難做得好的地方,往往是肉眼看不見之處,最常見為以下五項:
1.隔音差
就算五星酒店也不代表隔音做得好,最離譜一次,Gary試過在走廊聽到叫床聲。
2.Mini-bar收費貴
他試過在北京Westin看到,兩片旺旺索價人仔68元,與被敲詐無異,故他從不光顧mini-bar,除非賣的都是在地精品。
3.高科技半桶水
用iPad操控房間空調、燈光、窗簾等,最怕部份用高科技,部份又要人手操作,新加坡的Sofitel So便是一例,最成功的例子是半島酒店,簡單易用,一個掣已經可以call一桶冰上門。
4.浪費景觀
有些酒店明明有無敵景觀,但窗廉布太厚,拉開後遮了三分一風景,十分可惜。
5.Housekeeping固執
有時執房的人不懂變通,硬要把房間還原基本設定,如每天把住客收進櫃的咕𠱸放回原位。
住宿6大貼士
各地酒店的風格和設備均有不同,Gary特意分享一些住宿小貼士:
1.如果會入住超過一間酒店,先入住最好的,可以把衞生用品、拖鞋等帶到之後的酒店使用。
2.美國和歐洲的酒店普遍不會提供拖鞋,記得自備。
3.在美國盡量揀新建成的酒店,因為舊樓多數用窗口式冷氣機,嘈到拆天。
4.轉角房間(corner room)面積較大,有兩邊窗,採光較好,部份酒店會把corner room收貴一點。
5.入房除了即試wifi,最好檢查一下電掣或燈泡,部份歐洲酒店的housekeeping並非24小時,有問題最好在白天提出。
6.不少酒店都有開幕或迎新優惠,房間未必有很大折扣,但通常會額外升級或送餐飲代幣。
Gary心水推介
東京:星のや富士
去年底開幕、星野集團旗下日本首家豪華露營旅館(Glamping Resort)位於富士山前,環境是最大的賣點,Gary在兩個月內便住了兩次。
京都:nine hours
日本膠囊旅館的佼佼者,設計前衞,最重要是用料上佳,無論洗頭水還是音響器材均採用大品牌,他最欣賞以六種物料製成的枕頭,舒服得想帶回家,可惜售價過千港元。
曼谷:The Siam
Gary說房價比曼谷半島貴,接近4,000港元一晚,但他還是最愛這家。老闆出身酒店世家,用自家珍藏品來佈置The Siam,就像住進博物館一樣。
米蘭:Bulgari Hotel Resort
明明位於鬧市中心,入到去別有洞天,用早餐的地點座落於與世隔絕的大花園內,環境一流加上收費合理,很值得一試。
台灣:涵碧樓
全台灣只有日月潭旁的涵碧樓讓他看得上眼,出自Aman Resorts御用設計師Kerry Hill之手,設計簡潔,一橫一豎儼如「一代宗師」。
場地提供:Tuve Hotel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陶思敏
攝影:徐振國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