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空間轉換 309呎智能居所

【專題籽】空間轉換 309呎智能居所

【專題籽:居安思藝】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難敵尺土,單位細小固然是土地問題,但地方窄使就一定代表生活質素差?來到混血兒夫婦Michelle Tennant與Andy Knight位於中環的家,有十幾呎長的廚櫃、家庭影院,有貓樓梯及跑道,有健身空間,聽落以為有千多呎,其實只有309呎,一呎都沒有多。「一間屋最重要的不是建築面積,而是生活面積。」他們的家是一個智能空間,會隨不同需要而變化,浴室可變成梳化,也可變身睡房。

Andy與Michelle的家只有實用面積309呎,但空間可隨時轉換,相當聰明。

變身前

變身後 
家中變身前後,拉開趟門、升起防水簾幕、推走可移動的牆身,感覺闊落得多。

80吋大電視 
藏於拉櫃,櫃底是飯枱,不使用時收起,節省空間。

升降式櫥櫃 
共三個,有足夠儲物空間,升起後可讓大玻璃窗採光。

Michelle是律師,在中環返工,Andy任職科技公司,要經常出差,貪中環交通方便。他們原本租住同棟大廈低層單位,得悉現有單位出售,搬屋方便,明知中環樓價不便宜,也決定買下。「我們只想住在中環,其實在薄扶林、銅鑼灣或中環買屋都一樣,全部地方都很貴。」住慣樓下200多呎空間,知道室雅何需大,但這個理想的生活空間,代價是約百多萬的裝修及家電費用。「這筆錢在中環只能買多幾十呎甚至100呎,但間隔都很奇怪,最後覺得都是不划算。究竟是想要空間大還是功能多呢?我們選擇功能多。」
香港的樓盤三尖八角,明知被地產商搵笨,好多人買樓時注重的依然是建築面積,呎數才是王道,哪理得你是鑽石形還是蝴蝶形。與其用錢來買大空間卻要屈就原有格局,他們寧願用設計換來生活空間。要解決土地問題不容易,但細小屋企要有空間感,絕對有辦法。Andy與Michelle的家,乾淨企理,沒雜物甚至沒甚麼傢俬,但卻機關處處。升高的地台固然用來儲物,連櫥櫃也是升降式,換來櫥櫃後方大玻璃窗的採光。洗衣機、乾衣機藏於下層櫥櫃,80吋大電視藏於拉櫃,在這裏,空間是可以轉換的。

浴缸鋪上木板及寢具,變身客房。

左推右拉換格局 浴室變睡房

他們的家,既是一個封閉空間,又可隨時變成一個開放空間。封閉時,廁所、浴室、睡房都是獨立空間,拉開趟門、升起防水簾幕、推走可移動的牆身,整間屋忽然變成一個開闊空間。「設計應該從人的生活角度出發,而不是硬邦邦的格局。」家中浴缸是變形金剛,沐浴時,它是浴室一部份;朋友過來家中睇戲時,在浴缸上鋪上木板及梳化後,感覺就變成一個有雙排座位的迷你電影院;夜晚時放下簾幕,浴缸甚至可變身睡房,讓朋友留宿。他們的家以實例證明,設計可以令人住得舒服,也可令單位感覺更大。
同一空間在不同時間有不同功能,為配合這不可能任務,家中設備幾乎都是度身定做,所有窗簾、升降式櫥櫃及燈光都由遙控操作,相當智能,唯一需要擔心的可能是大廈停電吧?「暫時還沒試過。」Andy笑說。如果可移動的電視牆櫃也可一鍵包辦,相信他會更滿意。家中還裝了智能鎖,「夜晚回家時打開程式,門就會自動開鎖,不用找鎖匙;燈光也會在預設的時間開啟,不怕入屋後太黑踢到物件。」朝早臨急出門時也一樣,燈鎖會自動關閉。

家中幾乎所有東西都是訂做,這款Hanger Chair是為數不多購入的家具。$1,850 @ Homeless

App控開門 朋友免匙餵貓

「這些都是很細微的事情,但已經是smart home的概念。」不僅為自己,某程度上也為了貓。二人自小喜歡動物,現養有三隻貓,由於不時去旅行,要朋友代為照顧貓貓,以前經常要專程去找朋友交低後備鎖匙。「現在用app發送鏈接就搞掂,朋友就可在特定時間開啟智能鎖,我們亦可在電話上隨時知道朋友何時來餵貓。」
如果只是匆匆一瞥,未必會發現這裏其實也是一個貓樂園。他們在可移動的牆身加設貓樓梯,連接天花板上的貓跑道及貓窩。「住舊屋時貓貓沒地方爬動,有時會經常躲在我們找不到的地方,帶牠們看獸醫時就要周圍搵,現在牠們躲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因為是經精心設計過的。」Michelle笑說三隻貓都很肥,以前牠們經常睡着不動,「現在不時都會看到牠們跳上貓樓梯、周圍跑動,變相做多了運動,看得出牠們很喜歡。」
居住一年有多,二人坦言住得舒適,更明白空間比尺寸更重要。問他如何形容這個智能空間,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的Andy,忽然用bang for the buck(划算)來形容,「smart不只是科技,也是一種生活想法。就我們已擁有的,我覺得很完美。」

智能鎖方便平時出入,更方便朋友過來餵貓。

Andy偶爾會在家中做健身。

未裝修前,斗室極多間隔,沒浴缸也沒長廚枱。

貓樂園

在家居設計上,Andy及Michelle更特別照顧愛貓需要,特別安裝天花通道,讓貓貓可跑來跑去,增加活動機會。

天花板設有貓通道,貓貓相比以前活動更多。

櫥櫃底是迷你貓餐廳,三隻貓各有飯碗。

裝修及家電:約100萬
設計公司及承建商:LAAB Architects
建築面積:404呎
實用面積:309呎
設計及裝修時間:6個月

記者:劉東佩
攝影:鄧鴻欣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

部份圖片由LAAB Architect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