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搵食版Airbnb 食一餐地道住家飯

【旅遊籽】搵食版Airbnb 食一餐地道住家飯

近年Airbnb冒起,開闢酒店以外的住宿選擇,成為精打細算的旅人恩物。其實這不過是資源共享的其中一種,能善用這類網上平台,還可以登堂入室,跟當地人回家吃頓住家飯。

這種「黐飲黐食」的旅行模式,mealsharing是也,網上較受歡迎的mealsharing平台,有Vizeat、Plate Culture、Eatwith和Mealsharing。四個平台皆於兩三年前出現,發展至今相當成熟,運作模式與Airbnb相似,有志招呼陌生人的註冊成為主人家,提供自家菜單和定價,再填上適用日期。旅人按目的地和日期搜尋,再揀選心儀的一戶人家就可以付款預約。

地區覆蓋
四個平台的覆蓋率各有不同,以國家數量計算,Vizeat規模最大,全球共65個國家都有人註冊;Mealsharing於美國起家,較多北美用戶登記;Plate Culture的亞洲網絡最強,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選擇較多;而Eatwith起源於以色列,冷門如耶路撒冷、特拉維夫都有。

取消和退款機制
雖然四個平台都要求客人付款預約,但活動完成後主人才會收到款項,以保障客人。如果想取消活動,48小時前提出的話,Vizeat和Plate Culture都會全數退數,Eatwith只作半數退款,而Mealsharing則由主人決定會否退款及其金額。

保障事項
多個平台當中,只有Vizeat清楚列明有購買全球適用保險,如發生食物中毒可以向保險公司索償。不過跟Airbnb一樣,這類資源共享的平台全靠雙方自律,大部分平台都有簡單評審機制,要主人提交菜式照片及進行網上面試,是否嚴謹見仁見智,主人應無須擁有餐飲牌照。想有一個愉快經歷,建議調整心態,當去新識朋友家中作家,切忌抱「付了錢就是老闆」的心態應約,其實就算出街食飯,餐廳質素都有高有低,某程度上也講求運氣,最實際還是做點功課,睇清楚過往評語才作決定。

經驗分享
記者之前試用過Eatwith平台,經驗良好,主人熱情好客,食物質素媲美餐廳水準。記者亦花了不少時間對比其他平台,其實功能一致,介面相似,大都容易使用,主要差別在各平台有不同的地區分布。如果有疑問,可以在私訊主人先問清楚,包括飲食忌諱或喜好,亦可事先查詢對方家中有沒有小孩或寵物,免得怕貓怕狗之人到時尷尬。預約成功後主人會主動聯絡,提供直往方法和聯絡方式。

資源共享乃大勢所趨,除了住進尋常百姓家,還可以作客吃一餐地道住家飯。

四大常見的搵食平台為Eatwith、Vizeat、Plate Culture和Mealsharing。

不是每個餐單都包酒水,有些註明BYOB的,即是歡迎自攜的意思。

記者:陶思敏
攝影:梁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