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本港上市的多間百貨股,去年業績幾乎全部倒退,不少歸咎被電商「搶客」所致。兩年前投入阿里巴巴「懷抱」、力谷電商生意的銀泰商業(1833),淡市中保持增長,其行政總裁陳曉東接受專訪坦言,百貨業競爭力大不如前,墨守成規者以「二房東」自居,「肯定被市場淘汰」。
2015年中國零售銷售額增長10.7%,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惟百貨公司長期捱打,全年僅增長3.4%,速度創五年來新低。相比之下,電商銷售急增33%至3.9萬億元。
多間上市百貨股包括百盛(3368)、茂業(848)、新世界百貨(825)及華地國際(1700)業績顯示,去年生意全數倒退,表現較2014年進一步惡化(見表)。商業地產顧問RET睿意德報告指,單計萬達百貨去年便關閉多達56間分店,原因包括租金成本高企及受電商衝擊。
做「二房東」遲早被淘汰
作為阿里旗下主要實體零售渠道的銀泰,去年收入及同店銷售分別增長6%及0.5%,較2014年改善。陳曉東指現時電商交易額佔收入約6%,料今年最少增至一成。他認為百貨業衰落「不是電商強,是百貨弱」,部份對手「做慣了二房東」,未能跟上消費者要求「武功偏廢」,遲早被市場淘汰。
當對手仍在摸索電商模式時,陳曉東相信銀泰「O2O(線上到線下經營模式)」已找到方向,利用互聯網「服務同一批顧客、一樣的產品和定價」。百貨店內所有產品已被數碼化,顧客可隨時上網瀏覽、購物甚至上門退貨;該程式推出約一年,逾90%顧客來自原有客群,平均價單不低於店內交易。
除百貨店,銀泰旗下購物中心亦陸續引入類似模式,透過與阿里開發的手機程式綑綁客人,務求保持「無時無刻在線態度」。陳曉東直言,銀泰未來定位不只限於實體店、亦不是電商,而是「total solution provider(解決方案提供者)」。
記者:鄭柏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