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紙學歷不足定成敗,克服逆境總找到出路。兩名90後年輕人,一個是新移民,為融入社會,學講廣東話,練寫繁體字,終覓得心儀工作,並獲公司嘉許,迎接人生首次晉升機會;另一個是高級文憑畢業生,雖未能升讀大學,但珍惜工作機會,更獲委派統籌義工團,確立了前路,「只要肯做,跨過挑戰,就一定成功」。
魏健萍總是笑談逆境,她今年23歲,是家中長女,4年前從內地來港。因經濟環境不好,兩名弟弟念大學,她很早出身打工,做過超市理貨員、便利店收銀,起初分不清港紙面額,「100蚊紙都要睇幾次,因為有唔同銀行」。不諳廣東話,她便買書自學,又勤讀報學寫繁體字。
在內地高中畢業,修讀音樂,學過鋼琴,健萍一直念念不忘。前年她參加勞工處展翅青見計劃,經培訓後獲柏斯琴行聘為營業員,負責推銷、調音及維修。剛入職邊學邊做,不懂就主動請教同事,又重新學琴。去年她摘下優質服務獎,將獲晉升為高級營業員。她說,要樂觀面對逆境,正如她學講廣東話,「過程中遇到困難,但唔會灰心,相信自己一定得」。
大專生參加展翅重拾自信
同樣是90後的黃嘉敏今年21歲,跟不少年輕人一樣,修畢高級文憑後感前路迷茫,「冇大學學歷,喺市場上唔夠競爭,又冇工作經驗」。後來參加展翅青見計劃,現獲聘於珀麗灣會所任職助理,更獲上司委派籌組義工團。她說這一年的工作經驗更勝一紙學歷。
「最大改變係由冇乜自信、漫無目的,變成有自信,對未來挑戰、每一個難關,都跨得過嘅人。」看清前路,嘉敏定下目標,長遠朝義工服務發展。
珀麗灣助理會所經理徐凱瑩指,每次面試,總會叫學員用英語自我介紹,「可能10個有3個話唔識用英文,但我會鼓勵佢哋,佢肯講嘅話,我會請佢」。她說,年輕人普遍欠缺信心,「每次問點解見呢份工,佢哋真係答唔到」;也有應徵者因要輪班而卻步,甚至厭棄穿運動制服上班。
展翅青見計劃為15至24歲副學位以下學歷年輕人提供職前培訓及就業支援。勞工處與上述機構,分別於下月7日及5月25日舉行音樂推廣大使及會所助理培訓計劃招聘日,合共約45至50個名額。學員完成培訓及獲聘,前者月薪9,000元至1萬元,後者約1.1萬元,詳情可留意展翅青見網站。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