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試過忽然好開心和忽然唔開心,到底有無得解?科研中就以潛意識解釋這種突如其來的情緒,並發現原來肌肉運動能操控潛意識,換言之人開心固然會笑,原來笑亦能牽起快樂情緒!
德國烏茲堡大學的施卓克教授,早於80年代便進行一連串證明實驗,證明人內在的感覺都跟所作出的動作或身處的環境互相影響。這種潛意識稱為「體驗認知」, 例如當一個人置身天氣良好的環境時,心情亦會隨之放光;相反天陰陰就會讓人心情沉重,腦中會浮起大量不快情緒。施卓克教授就曾針對臉部表情,和對眼前物品評價的關係作出研究。教授先要求一班測試者用牙咬住鉛筆,模仿開心時烈齒笑的模樣;另一班則抿起嘴唇夾鉛筆,模仿不愉快時扁嘴的模樣。結果顯示模仿笑的一組人,對周邊環境的評價都較扁起嘴的人高。教授從而證明,臉部肌肉能引發相應的心理狀態。
亦曾有學者讓測試者回想某件感到罪惡的行為,然後讓一半的測試者徹低洗手。
結果發現有洗手的測試者,對日後以行善來補償惡行的傾向,都會在洗手後大大減低。即他們洗手的動作讓他們產生已「洗去」自己罪惡感的潛在心理狀態。
既然肌肉運動能影響潛意識,臨床心理學家維爾斯教授就將此發現用作治療酗酒的病人身上。療程中病人每逢看到跟酗酒或有關的圖片時,就必須大力推開。這些病人一年後的復發率,不但比沒有接受治療的病者明顯低,更叫人鼓舞的是這些病人在離開醫院後,仍然可以克制要喝酒的衝動。
看來大家想要過個幸福積極的人生的話,就不妨多笑或參與正面活動,絕對有據可依!
記者:許政
資料來源:《SCIENTIFIC AMERICAN》2014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