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尋親天使過千苦兒送回家

網上尋親天使
過千苦兒送回家

「尋尋覓覓,寶貝回家,路有多長?」在中國,每天都發生拐帶兒童事件,在茫茫人海,父母們怎樣才能找到寶寶?來自通化的夫婦張寶艷及秦艷友在2007年自費創辦了「寶貝回家」網站,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幫助父母尋找被拐兒童的網站。他們從網上、報紙上找訊息,去街頭尋找、打探、拍照,再把資料整理後傳到網上,到了今天成功為1,422個家庭團聚。張寶艷及秦艷友在上年獲頒央視「感動中國」人物獎。

失子之痛,張寶艷感同身受。這也是「寶貝回家」尋子網誕生的緣由。時間回溯到1992年,張寶艷看到一篇揭露拐賣兒童罪惡的報道,令人觸目驚心!沒想到幾天後,4歲的兒子隨外祖母逛商場時竟走失了!「當時感覺五雷轟頂,天都要塌了!」張寶艷回憶說,幸好3個小時後,孩子找到了,不然我們真不能活了。事後,張寶艷開始關注失蹤兒童的訊息,並經常為尋子家長提供安慰與幫助。

張寶艷發現,家長尋子渠道非常匱乏,她說:「要麼貼尋人啟事,要麼全國到處跑,還有的家長組成互助聯盟,帶上孩子的資料一起尋子。」但中國這麼大,想找孩子無異於大海撈針。很多家庭為了尋子花費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有的傾家蕩產,甚至家破人亡。之後,張寶艷和在通化師範學院網絡訊息中心工作的丈夫秦艷友商量:「能不能建一個網站,把有價值的訊息共享,利用網絡來尋找被拐兒童?」

2007年4月30日,「寶貝回家」尋子網正式運作,網站主要欄目是「家尋寶貝」和「寶貝尋家」,還設立24小時線索舉報熱線。張寶艷更辭去典當行經理的職務,每天早上六七點上網,蒐集發佈求助信息。每天接打電話的時間就有好幾個小時,每個月的電話費從四五百元到一兩千元。雖然很多熟人不理解他們,連一些受害家長開始也不相信公益尋子,但張寶艷與夫並沒有放棄。

苦心人,天不負,終於找到了。2007年6月21日,內蒙古一名學生義工在呼和浩特公園發現一位老人領着一個孩子乞討,上前詢問,老人神色慌張。義工馬上聯絡「寶貝回家」,並將他們帶往派出所。經查,男孩名叫張東,8歲,是甘肅民勤縣人,十幾天前被老人拐騙出來乞討。隨後,內蒙古警方將男孩送回家中。首次成功幫助家庭團聚,張寶艷夫婦喜極而泣,信心大大增加。

隨着一個個被拐孩子回到父母懷抱,「寶貝回家」聲名鵲起,社會各界給予網站的支持和關注越來越多。但張一直恪守初衷:「無論成功與否,不花尋親者一分錢,各項相關收支在網站上公示。」

尋子路上,張寶艷也有失敗的時候。她多次救了被拐孩子,經歷過很多撕心裂肺、闔家團聚的時刻,但最令她感到心痛的,就是「有的被拐兒童父母不在了,有的連尋家的孩子都等不及了。」二娃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罹患肺癌的34歲的二娃病逝。6歲時被拐賣的他,不會再見到日夜思念的父母。在二娃生病期間,「寶貝回家」義工給他親人般的關懷,並幫他辦理後事。當天,張寶艷在微信朋友圈中寫道:「二娃,你是寶貝回家的孩子,我們永遠是你的親人。」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秦艷友說:「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關愛別人都像關愛自己家人一樣,就不會有兒童拐賣、家庭離散的慘劇發生了。」張寶艷也說:「孩子是家裡的小太陽,有孩子才有陽光和歡樂。想想那些丟了孩子的家長,日子是怎樣的煎熬?建個網站,就算只能找到一個孩子,就沒白幹。」

近10年的網上尋親路,張寶艷與丈夫秦艷友不是為了自家,而是為了天下所有苦苦找尋丟失親骨肉的父親、母親。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