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兒科專科醫生表示,事件中初生嬰兒疑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後死亡事件,非常罕見;乙肝疫苗已使用多年,只會偶爾引致接種者出現發燒的副作用,需了解事件是否與疫苗質素欠佳有關,或接種過程是否不當令嬰兒受感染。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系主任梁廷勳表示,內地一名嬰兒接種乙肝疫苗後死亡,情況非常罕見。乙型肝炎疫苗屬滅活疫苗,即疫苗內病毒已沒有毒性;而且疫苗使用多年,非常安全,故需調查是否與疫苗品質欠佳有關。若接種過程出問題,如針筒不潔或接種疫苗位置沒徹底消毒,可導致細菌感染,嚴重者細菌可上腦,或入血引致敗血症致命。
糖丸副作用較高
梁廷勳又指,相信另一名3歲半大兒童服用的糖丸,是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即預防小兒麻痹症,屬口服而非注射。因該糖丸使用減活病毒,即疫苗內病毒毒性減低,服用後病毒在體內引起免疫反應,從而產生抗體。但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繁殖,令接種者像感染病毒,引致神經受損的已知副作用。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價格較便宜,引起的免疫反應較高,故一直獲發展中國家使用。每10萬至20萬服用者有一人有副作用。
其他已發展地區如香港,因小兒麻痹症基本上已消失,故不需用產生高免疫反應的糖丸,而改為使用小兒麻痹症滅活疫苗,屬注射式。因疫苗內病毒沒毒性,不會引致上述副作用,產生的抗體數量較糖丸少。
梁表示,相信該兒童可能服用糖丸後產生副作用,也需研究該兒童是否本身有先天免疫問題,令副作用更嚴重;相信事件未必與黑心疫苗有關。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