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問題我都會選擇自己去處理,因為害怕把問題交到你手上,由你去解決。」
「你說甚麼?我本來就是一個很會解決問題的人。」
「不是說你不會,只是你解決小問題的方法,總會製造出另一個大問題。」
被太太這樣一說,我才想到確實如此。但沒有跟我相處過的話,又比較難跟大家說明,所以就嘗試以近日的一個事情來解說一下。
為劇本集設計封面
兩年前我工作室和出版社合作,籌備出版我頭十部電影的劇本集,因此助理們都着手去整理和編輯。原本計劃是把原來的電影海報加工以作封面,但這樣又衍生出一個問題。
雖然不少電影公司都已授權我可以使用電影海報去出版劇本集,但因電影早已下畫,也離開了宣傳期,因此即使獲電影公司授權,也必須另外得到海報上的藝人同意。但電影公司是不會為了這樣的一件小事,去跟藝人逐一聯繫,即使電影公司答應去做,也只會讓你更擔心,因為這意味着事情會石沉大海,八百年後也不會有消息。
也有想過由我公司負責去聯繫,只是事情進展得非常緩慢。在面對這個問題上,我想既然電影早已離開了電影院,要買劇本集的人也該看過了電影,那幹嗎非要用演員的樣子不可?在電影上映期間用明星效應去宣傳無可厚非,但對劇本集有興趣的學生來說,大概對電影工作和編劇寫作的興趣更大,因此有沒有明星的臉應該不是重點。
藝術家X電影海報
於是我忽發奇想,不如就着電影重新去做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二次創作,把電影的另一面感覺帶給觀眾,這也是看完電影再看劇本集的一個意義吧。
過去為電影做資料搜集時,在網上已看過不少藝術家的作品,因此選定了十位我喜歡的藝術家後,就大膽地在網上跟他們聯繫。現今世界比我年輕時實在方便太多,過往想找上一個不認識的人困難得很,但現在不管是誰、在地球哪一處,差不多都能在一個下午左右,就找到他的聯繫,簡單如facebook、Instagram等。
因此從土耳其到秘魯,我聯繫了十位風格完全不同的藝術家,跟他們說我有這樣的一個創作計劃。由於不是一個商業的海報設計,倒更像一個委託的藝術創作,因此我決定只要對方願意參與,我們就寄上一張我電影的DVD過去,在完全不作指導、不干預的形式下,任由對方去創作一張海報出來,也不管做出來的風格怎樣,我也不會在旁給予任何意見。
為此,我還特地為這十部電影各燒了一張DVD寄給他們,碟上只有原來電影的英文字幕版本,而不是在香港發行的DVD,不然盒子上的封面之原海報,就有可能會讓他們先入為主。這樣各位藝術家就不知道電影中誰比較紅,只是在看過電影後,純粹以自己的方法去理解,然後做出一個他們的自我風格。
也有藝術家做了草圖後,禮貌地發過來,表示希望能給予意見,但都被我婉拒了。因為在這個事情上,我認為應該以我為主,我應該像是一個策展人,把不同的藝術家組織在一個題目下,然後去做創作,一旦我給予意見,就變成了干預。
壁畫風《買兇拍人》
找上土耳其藝術家Murat Palta做我的第一部電影《買兇拍人》,是因為他經常在思考以八百年前伊斯坦堡的壁畫畫風,要是當代電影在那個年代的話,到底電影海報會是甚麼一回事。雖然《買兇拍人》完全沒有土耳其元素,也跟伊斯坦堡沒丁點關係,但對我來說,感覺就像是八百年般的遙遠,因此就選了Murat Palta做我的第一部電影。
沒想到電郵發了一個月後也沒有回覆,還以為事情要告吹。誰知Murat Palta有天突然回覆,表示因為平日不大查看電郵(真羨慕他們這些一個月才看一次電郵的人)。他看過電郵後,就馬上樂意答應參與。
有了Murat Palta的加入,讓我更興奮,看到計劃可以成事,於是加緊聯繫其餘的九位藝術家,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由於不是一個商業性活動,所以也變得好像沒有限期似的,結果一弄,就差不多遲了大半年才能推出。
在各位藝術家完成海報後,感謝好友李志超的推薦,找來專門印製藝術品的印刷商Chau Digital,他們之前也替李志超精印過不少照片作展覽。
同時感謝The Cat Street Gallery對這些海報有興趣,邀請我當策展人,在他們那裏辦了一個展覽。要是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場親睹一下這些海報的實物。
也藉這個展覽來懷念李志超先生,可惜他已經無法出席。
REBORN展覽:
日期︰2016年4月1日至10日
地點︰The Cat Street Gallery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本欄逢周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