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齣話劇上演,執行監製在場刊中印上自己的學歷,大學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不料香港康文署的職員一見「國立」二字大為緊張,命令刪除。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是一個學校名字的全稱,如果沒有「國立」二字,就變了第二間大學,如果實際沒有這第二所大學,那麼少了「國立」二字的大學學歷便形同虛報。是什麼見識的康文署中人,會幹這種毫無常識的蠢事,令一粒芝蔴變成山那麼大?
香港特區政府之所以越來越不濟,就是因為「團結在以梁振英為首的特區政府周圍」的蠢人太多。台灣的大學不可用「國立」,那麼台灣的「總統府」怎麼辦?碰到八年抗戰裏的「國軍」字眼怎麼處理?台灣除了藝術大學,其他還有各式各樣以「國立」開頭的機構,「國立體育大學」、「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諸如此類,以後萬一要跟香港扯上關係,是不是都得改名?
如此的「政治正確」,不但往香港臉上抹灰,還為中央政府添亂。在中央政府眼中,台灣份量比香港重得多,但可以在香港這個櫥窗裏擺幾件好東西給台灣看,看得眼饞,有利交易。但現在特區政府裏的這些蠢人,都在往櫥窗裏塞什麼東西?他們好像不把以習大大為首的中央政府搞得灰頭土臉不罷休。這裏頭,會不會有心懷不軌的港英餘孽和階級敵人興風作浪?這不是又往梁特首頭上扣黑鍋嗎?必須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