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搵食地圖】
澳門,連命運也像個三更窮五更富的賭徒。最風光的時候,世界級賭場一間又一間,頂級餐廳開個沒完沒了,有關澳門的新聞不是政府派錢就是人人做荷官搵大錢。一句肅貪,物換星移,原本熱鬧的賭廳越見死寂,越紙醉金迷之地越是蕭條。當地人都說澳門只有一個地方,任天變地變它還是同一個模樣。
那就是從澳門半島的荷蘭園旁,由十多條小街所組成,只有如香港大坑食區差不多大小的雀仔園。它從來不是知名遊客區,最地道的澳門情懷才得以保留。在這兒遊走過百年土地廟、街市外熱騰騰的車仔檔、復古溫馨的理髮店……無論身在雀仔園哪個角落,鄰里間的聊天聲、笑聲卻總是在耳邊響起;巷弄雖窄,但人情味滿瀉。跟街坊一起吃用米漿即蒸的腸粉,釀滿炒飯的燒雞叫人垂涎,街邊推車檔的燒雞翼也令人欲罷不能。在雀仔園內,一切都是如此平實、幸福。
白粥腸粉 街坊強烈推介
雀仔園面積小,大概用10分鐘便走完,而且大多數店舖都是檔主一早買下,開業十多年,每間都是老店,店與店之間關係密切,老闆們看着對方從青葱歲月再到結婚生子。從福德祠土地廟出發,吳基慶(基哥)帶我來到已七十多年歷史的雀仔園街市,街市外面圍上了綠色簷篷,「這是阿容,都是我們雀仔園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的成員。」親切的基哥向我介紹,站在簷篷下腸粉檔後忙得不可開交的林妙容(阿容),對我靦腆一笑便忙住招呼客人。這間成記腸粉已開業36年,只開周一至五的早上七時至中午十二時,賣完便收檔,是雀仔園其中一間知名小店。
「成記其實是舅父跟母親經營。」終於偷得空閒時間的阿容為基哥遞上白粥後,向我娓娓道來她的雀仔園生活,「我從小就在雀仔園長大,這裏每到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便非常熱鬧,我可以全日與朋友玩耍吃東西。我對雀仔園有深厚感情,長大後我決定留店幫手,更成為值理會理事。」
「是澳門變得最少的地方」
問到基哥最喜歡成記甚麼,他馬上指指眼前的白粥,「呢度啲粥係阿容日日自己煲,加入白果既香且甜,出面街食唔到㗎。」他更力薦鎮店豬腸粉,與香港的布拉腸粉不同,這款腸粉的賣點是較厚身及大件,阿容用泰國米跟大陸米混合製成米漿,貪泰國米香滑,大陸米口感煙韌。「靚的腸粉除了要夠熱夠滑,醬料更是精髓。」阿容補充,平日慣用的麻醬和甜醬,她會將麻醬加入花生醬,令麻香更突出;甜醬則用麵豉、磨豉醬跟片糖煮成,甜醬不太甜又能帶出腸粉的香滑。
在訪問中,不時有街坊和阿容打招呼,亦有熟客毋須開口,阿容便自動遞上粥品或腸粉,客人與老闆的關係早已無聲勝有聲,街坊會不時八卦問我在拍甚麼,最後總會加句:「成記真係好好食㗎,畀多啲人知就啱喇!」這時阿容就會不好意思地笑着感謝對方支持。「雀仔園就係咁,好有人情味;現在澳門變了很多,很多遊客,龍蛇混雜了。」容姐無奈笑道:「說得誇張點,我現在不太願走出雀仔園,總覺得這兒尚未被入侵,是澳門變得最少的地方。」聽阿容這麼一說,我不禁在腦中搜索,哪兒是香港尚未被入侵的淨土呢?
成記腸粉
柯高街大牌檔11號
平民葡國菜 燒雞釀飯皮脆飯香
雀仔園老街坊基哥跟其他值理會成員約好,於福德祠土地廟旁的富仕葡國餐廳共晉午餐。餐廳雖有兩層,但面積不大,加起來座位不超過30個。雀仔園位於澳門半島中心,靠近政府大樓,因此來這兒午餐的大多是公務員或者附近賭場的員工,這間由澳門人夫婦打理的葡國餐廳,便是這附近著名的員工飯堂。「富仕在這兒不算久,也不過是16年左右。」基哥說。
16年光景,令富仕與雀仔園變得親密無間。到訪那天正值富仕的「落場」時間,但老闆娘潘秀娥(阿娥)放棄休息招呼我們。基哥以主人家口吻說:「富仕乜都好食,不用特別點菜,隨便叫可以了。」
「這道忌廉馬介休焗薯蓉,是每個客人必點的菜式。」從廚房走出來的阿娥語帶滿意地說,端到桌上的焗薯蓉金黃結實,頂端放上圓潤可愛的小橄欖。餐廳先將由挪威購入的馬介休用水浸一夜,去除當中過重的鹽份,再用人手將美國薯仔去皮,加入忌廉壓成薯蓉,然後分兩次將忌廉從上而下倒,保證薯蓉的每一個部份都沾上忌廉。入口時薯蓉奶味十足,配上充滿鹹香的馬介休,格外滋味。
阿娥的丈夫曾在澳門著名葡國餐廳佛笑樓工作,對二人來說,雀仔園這片旺中帶靜的地方正是他們自立門戶的最佳地點。「這兒治安還過得去,中午時人流亦多。」在細小的廚房中,阿娥抹抹汗繼續說:「雀仔園地方比較細,行開行埋都是街坊,生活較簡單。」轉眼間,又一道招牌菜上枱,這道燒雞釀飯用上肉質結實的巴西雞,去骨後加入由茄汁、葡國腸、水欖炒成飯,再將雞隻炸熟,老闆娘將雞隻切開,圓潤的飯粒塞滿整隻雞,絕對是皮脆飯香。我們坐在餐廳下層,透過半米高的窗戶外望,吃飯時,不時有人半倚窗戶搭訕,與老闆和街坊食客吹水,有時更將菜餚從窗戶遞出去分享,餸菜混了這股人情味,吃來特別可口。
富仕葡式美食
羅憲新街 16 號地下
泰舖三遷 主打滑嫩海南雞
香港舖租貴,澳門不相伯仲。這間泰國外賣店開業十多年,被逼遷三次依然選擇在雀仔園開舖。來自曼谷的Sayamol嫁到澳門已經29年,十多年前為幫助朋友,頂手了一間專賣海南雞飯的小店經營,原本生意一般,但經她一番努力,結果生意大收旺場。由於太受食客歡迎,所以難逃不斷被業主加租的命運,小店只好一搬再搬。不過就算要搬,清邁美食店也離不開雀仔園,Sayamol更不惜花上年半時間等待心儀舖位,現在這間新舖只開業八個月,「朋友都在這,開落有感情。」嫁來澳門就住在雀仔園、一頭時髦紅髮的她笑說。
小店乾淨企理,陳設簡單,主打外賣海南雞飯。Sayamol為了保持海南雞的鮮味,堅持選用新鮮雞,每天早上七點收貨後便將雞隻去骨,再用高湯浸煮半小時,她稱浸久了或浸得不夠都會影響雞隻的滑嫩口感,所以時間要準確掌握。這裏賣海南雞飯亦特別仔細過人,餐牌列明雞件部位,有雞髀、雞胸、雞絲、雞翼等不同選擇,配飯的上湯用了雞骨加上冬瓜熬煮,清甜入味。假如想配飲品,建議可嚐嚐泰式奶茶,與港式奶茶不同,甜度較高,紅茶味道則更香醇順滑。跟一般的泰式餐廳不同,清邁美食店在裝潢上沒有掛上泰皇的相片,不過在角落也掛了泰國多個神佛的圖像,旁邊供奉着關二哥,這一小角落猶如澳門的縮影,就是不同文化兼收並蓄,又能和諧共存。
清邁美食
巴冷登街10B地下
橫街燒味車 金黃雞全翼
一盒外賣燒味飯是打工仔的戰友,那邪惡的燒味香總是時不時便會挑逗味蕾。站在雀仔園的一條長樓梯下,輕輕抬頭便會看見一輛小小的燒味車仔。「細個鍾意食燒味,大個咪賣燒味囉!」光記燒味老闆馬光銳(光哥)笑呵呵說,光哥與太太經營這架車仔已經二十多年,在車仔後面的舖頭就是光哥炮製燒味的地方。平日光哥總是倚在門邊看着太太工作,看到缺少哪款燒味,再從店內拿出來掛在車仔上。
雖則只是一輛車仔,但在午飯時段的光記總是大排長龍,當中的燒雞翼更是客人的最愛。整隻雞全翼燒得金黃通透,馬太說沒有用色素,只靠光哥燒製的火候,加上不斷轉動,說到最後更舉起雙手,表示只要看看切料時手心會不會染上橙色,便知道燒味有沒有用色素。訪問不到幾句,馬太便遞上一隻雞翼給我品嚐,雞翼肉質彈牙,麥芽味齒頰留香,令我不禁想大唱一句「燒雞翼我鍾意食。」重點是這隻肥美結實的雞全翼,不過賣$6。
光哥說,澳門政府跟香港政府一樣,對發牌給流動小販越來越嚴格,基本上已不再發流動小販牌,但續牌是沒太大問題。若這代小販車主陸續退休,這抹澳門地道風情就買少見少了,更教人珍惜。
光記燒味
公局市橫街扶手電梯旁
雀仔園美食地圖
交通:由港澳碼頭出發,搭12號巴士去荷蘭園方向,在塔石體育館下車;搭的士約需15分鐘,車費約$40
註:文中價錢為澳門幣
記者:李泳烔
攝影: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