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胚芽故事】
約廿年前,王建明苦惱究竟選建築系還是社工系,作為大學選讀學系,老師認為他創意多,讀建築系較合適。王建明跟隨老師意見,不過他沒有遺忘幫助別人的心願,功課中總有方便老人或復康人士的設計,畢業論文亦關於建築與人的關係。及後他身體力行,以建築師的專業知識,幫助香港弱勢社群改善生活及社區環境,並鼓勵用家一同參與,去年為協青社翻新滑板場。他亦成立「IDEA計劃」,聯同義工定期到柬埔寨、尼泊爾等地建屋,改善當地學校及住屋設計。
2001年,王建明畢業於中文大學建築系,並加入建築署參與香港科學園項目,「這是我第一份工作,看見科學園從設計、畫則、施工至完成,於我來說震撼力非常大。雖然我是建築師,但我並不是用家,希望用家也可感受這份震撼,所以到英國讀第三世界發展課程。」2005年,他在英國完成碩士課程回流香港,當時整個香港建築界也參與澳門賭場興建工程,王建明亦不例外,「為了生活及累積經驗,但當時心裏有一些想法。」現實跟理想總有出入,惟有利用公餘時間自我滿足,跟一班擁有共同理想的朋友以「展步築智」義工隊之名,為輔助智障人士就業的匡智廊咖啡館及匡智庭小賣亭設計及翻新。王建明與義工通過工作坊了解智障人士的需要,還讓智障人士發揮藝術及設計才能,傷健一同合作翻新。
宏願沒有停下來,及後王建明參加為期七天的交流團,到柬埔寨南部貢布省的村落做義工,其中一個活動是讓孩子畫他們的夢想,有幾個小朋友表示自己很窮,不應有夢想,「我回來後很不開心,我的體驗較他們更深,我只是在他們人生中出現數天,沒有幫到他們甚麼,甚至好像打擾他們,對不起他們。」他開始構思,集合義工一起改善當地的學校環境,「一般人認為缺錢就不需要建築設計,其實最需要運用設計去改善環境的正是缺乏資源的人,例如學校,只要有自然通風及採光,學習環境就可大大改善,跟錦上添花的設計作用不同。」
學生一齊畫牆 出席率大增
除了展步築智的舊隊友,他還聯同青希會與香港傑出專上學生服務協會,一起策劃提倡共融參與建築及可持續發展的“Involve in Design, Empower with Action(IDEA)”計劃,2009年開始於柬埔寨興建校舍。2010年,計劃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青年建築師項目基金提供十萬元,到貢布省Kampong Trach鎮Lork村興建一所面積約1,700呎新幼稚園校舍。幼兒教學在柬埔寨不是強制課程,課室通常在老師居住的傳統高腳屋地下,有時旁邊飼養着禽畜,學習環境不理想。從柬埔寨首都金邊,要坐約4.5小時車才能到達Lork村,王建明親身到柬埔寨數次,跟當地官員及合作義工團體見面,並實地考察,約九個月後,幼稚園新校舍於2010年建成,「這次最難忘,因為是第一次,開幕典禮除了有校長、老師、學生及家長參與,還有政府官員、軍人及僧人,共約1,000人參加,場面盛大,出乎我們預計。」學生有份在課室掃油、貼牆上的馬賽克等,對學校有歸屬感,一般幼兒學校的學生出席率是六、七成,該校六年來的出席率則是八、九成;校舍原設計供30個小朋友上課,可能因設計新穎,吸引約60名小朋友報讀,結果要分成上下午兩班授課。
六年來,王建明與一班義工全部自費到柬埔寨考察及興建校舍,2009年至今,IDEA在貢布省九個不同地方,興建共八個課室、六個教學講台及一個洗手間,其中四個工程屬於預計兩年後完成的學校村,「在第三世界國家,政策通常不完善,我們必須跟政府合作,令政府走出發展第一步,在一個省成功後,才能發展至其他地方,所以暫時只在貢布省進行。從前只興建幼稚園,去年獲准興建合共14幢建築的小學學校村,如果成功可成為樣辦,希望其他省市也讓我們興建學校。發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理念。」
板場大改造 舊滑板變潮椅
除了在第三世界國家,IDEA亦致力參與香港社福機構環境改善工程,包括去年中翻新協青社蒲吧板場。跟柬埔寨學校的實踐方法相同,就是用者參與整個翻新過程。這天,我到達位於西灣河的協青社,步上十多級樓梯,進入閘門,板場就在中庭旁,當時正進行滑板課程,十多個板仔在約2,000呎的板場及中庭練習。現年18歲的楊家耀在協青社玩了兩年滑板,有份參與去年的翻新工程,「兩年前,這裏環境單調,設施少,燈光較暗。現在環境改善了很多,我有份塗鴉及製作新椅。」他腳踏滑板跟我說板場的改變。
因為這工程,王建明也上了幾堂滑板班,他邊說邊踏上滑板向前走:「板仔們看過很多外國影片,很想模仿外國人將噴漆貼在滑板底,讓滑板經過的地方留下噴漆,這在香港從未實行。義工們順利研究出邊滑板邊噴漆的方法後,翻新時,板仔們踏上滑板,在白色板上滑來滑去,越滑越興奮。」楊家耀跟着說:「我們很high,會跳起滑板玩花式。」這些板現在掛在天花上作為裝飾,板仔還與義工利用舊滑板作噴漆裝飾及製作長椅,楊家耀指休息時會坐在長椅上,每當看見有份製造的裝飾,會感到很開心。
用家滿意及善用設施,是王建明推行計劃的目標之一,但是他差不多把所有假期用在義務工作上,他是兩名小孩的爸爸,家人沒有意見嗎?「太太也有參加IDEA,幾年前小朋友出世後,她才減少去柬埔寨,所以她明白及支持我。」IDEA計劃得到不少人認同,亦成就王建明獲得2015年傑青,「如果只是建築師及設計師參與,是不能成就IDEA,所有參加過的義工及參與工程的人,包括小朋友、板仔及用家等,大家都願意踏出第一步,付出自己的能力。只要有目標,一起努力,最後一定會成功,這是大家共同合作的成果。」
其他改建計劃
1.尼泊爾建抗震屋
2012年,IDEA到尼泊爾興建兩所學校,惟去年地震後,除了籌備建校,也為災民重建房屋。為防止再被地震破壞,當地需要興建抗震屋。台灣建築師謝英俊是抗震屋專家,在四川成都設工場,義工們特意到訪成都,考察以輕量鋼架建屋。IDEA已在偏遠北部達定山區Katunge村落第九區試建三間防震屋,首間抗震屋已於今年初建成。
2.翻新聖公會聖馬太長者鄰舍中心
2012年,王建明轉職至聖公會福利協會工作,現職項目發展總監,主要為現有的社區中心進行翻新工程。他除了在IDEA發揮共同參與建築工程的概念,也將用家參與的理念帶入正職中。位於上環的聖公會聖馬太長者鄰舍中心去年底完成翻新,改變原本灰白色、像診所的裝修,增設卡位及改用柔和顏色的牆身,感覺煥然一新。
翻新協青社室內板場
IDEA致力為香港弱勢社群服務。香港的室內滑板場不多,協青社是其中一個,玩滑板的空間原是多用途場地。2015年,板場與IDEA合作,約30名熱愛滑板的年輕人、協青社社工及IDEA義工一起翻新板場。學了滑板兩年的楊家耀(圖)十分喜歡翻新後的板場,認為增加塗鴉後氣氛很好。
柬埔寨建15幢學校設施
柬埔寨貢布省是王建明約十年前做義工的地方,旅程結束後他結集義工,展開IDEA計劃。2009年至今,IDEA已在貢布省興建八個課室、六個教學講台及一個洗手間,每個課室的興建費約8,000美元。柬埔寨傳統的校舍只得一層,2012年,IDEA為貢布省興建第一所兩層高的幼兒園,建成後,義工、學生、老師及家長一起合照。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黃碧珊
攝影:鄧鴻欣、徐振國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