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生力軍進駐 體驗手沖咖啡

【飲食籽】生力軍進駐 體驗手沖咖啡

【飲食籽:搵食地圖】
在雀仔園芸芸老店中,有一個生力軍Blooom,新潮咖啡店的形象突出。 「我們選擇雀仔園,是喜歡這兒不變的澳門味。」負責人Joyce Wong領我入咖啡店時說。店子位於茶餐廳老店公仔記旁,新簇簇的門面與隔鄰懷舊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作為本地牌子,我們的目標顧客不是遊客,而是希望更多本地人了解咖啡文化,讓他們了解咖啡是甚麼,它是可以很親民。」這類型格咖啡店近年在澳門日漸流行,Joyce Wong的老闆數年前特意到歐洲修讀精品咖啡班,具備歐洲精品咖啡協會(Speciali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Europe)導師資格,店內也不時舉辦咖啡工作坊。
Blooom採用開放式設計,客人可坐在吧枱前看咖啡師的製作過程,同時能面對面直接交流。店內供選擇的咖啡種類不多,但咖啡的品種亦有十多款,讓客人品嚐不同的咖啡味道。當客人點手沖咖啡時,咖啡師便會遞給客人一杯水、咖啡粉及一杯咖啡,客人可先聞一聞咖啡粉的味道,倒水後再聞,最後才品嚐咖啡,咖啡師同時會分析咖啡在沖前沖後的不同之處。每一杯手沖咖啡都會附上一張履歷表,讓客人更了解所飲咖啡的底蘊。已經有三間分店的Blooom,特選了一隻易入口、口味較經典的巴西哥倫比亞混合豆,名為雀仔園以示致敬。除了售賣咖啡外,更有不同咖啡產品、咖啡豆和磨豆服務。「我認為雀仔園是澳門的一個重要地標,從這兒能夠體驗到真正的澳門社區。」Joyce在打理咖啡櫃時,回頭跟我說。

Blooom
柯高街5號地下

手沖咖啡是店家的賣點,是一場咖啡體驗。$55

福德祠土地廟值理會多名理事對雀仔園有深厚感情。

雀仔園由十多條小街組成,充滿悠閒氣息。

澳門的巷弄,古舊的建築保存得很好。

雀仔園咖啡豆包裝設計精美,豆味濃,是另類手信的好選擇。$85

Blooom與鄰舖公仔記裝修大不同,有一種新舊交錯的感覺。

咖啡店產品多樣化,有售來自韓國的家用炒豆機。$4,400

雀仔園美食地圖

交通:由港澳碼頭出發,搭12號巴士去荷蘭園方向,在塔石體育館下車;搭的士約需15分鐘,車費約$40

昔日葡人打獵捕雀勝地

雀仔園坊(葡文:Bairro Horta da Mitra)位於水坑尾街、崗陵街與東望洋新街之間,是以前葡國人打獵捕雀鳥的一個茂密樹林,故稱為雀仔園。1863年,澳葡政府決定將崗林砍伐,建立墟市,命為雀仔園坊,約有三十多間餐廳經營。地標性建築物的雀仔園街市雖建於1939年,卻在1940年才揭幕,原因是配合慶祝葡萄牙立國及復興一百周年紀念,據說是由澳門著名華人建築師陳焜培所設計。澳門特首崔世安及其兄長崔世昌亦是在雀仔園坊出世。

土地廟福德祠 二月初二土地誕

雀仔園內的福德祠土地廟是澳門三大土地廟中最細的,建於咸豐年間(1850-1861年),原址為東望洋街地段,但由於光緒十二年,澳葡政府決定修築一條道路連接雀仔園坊和東望洋街,當年的澳門總督湯馬士羅沙宣佈將馬大臣街與羅憲新街交界處以西的土地批出,讓福德祠搬至現址,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土地誕,全澳門都有大型的慶祝活動,福德祠會邀請戲班到場演出,為期五日四夜,又會舉辦敬老宴,廣邀街坊參與,澳門當局正爭取將土地誕申報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

廟內有中葡文對照石碑,文中答謝當時澳門總督批出土地,讓福德祠順利搬遷。

福德祠是澳門其中一間歷史悠久的廟宇,保存着不少光緒年間的文物。

後記:久違了的鄰里溫情

對我這個港人來說,身處雀仔園的數天仿似拾回久違了的鄰里間親厚溫情,不論在哪條巷弄,大家都會笑住打招呼、問問好。首次見面的基哥為了我們當日的採訪和拍攝,花了大半天陪着我們東奔西走,更不時和我分享人生哲理,長我知識,這種親切關愛之情,是我感受最深刻的。

註:文中價錢為澳門幣

記者:李泳烔
攝影: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