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金融股 撐起今年IPO

中資金融股 撐起今年IPO

【本報訊】新股市場首季淡靜,統計首季新股集資額,嚴重偏側於下周三才正式上市的兩隻大型內銀股,保發(3326)、年年卡(3773)更上市只兩個月即發盈警,質素令人憂慮。分析認為,由於內地銀行有集資需求,料今年香港新股市場仍然由大型中資金融股撐起。
記者:黃翹恩

假設下周季結時,天津銀行(1578)、浙商銀行(2016)及國微技術(2239)皆成功上市並各以上限定價,香港首季主板集資達301.7億元,比2015年首季的124.5億元多1.4倍。不過除卻集資95.3億的天津銀行及集資136億的浙商銀行,餘下的主板新股只集資70億元,按年倒退43%。

首季新股市場淡靜

聯交所統計,今年1、2月日均成交額分別只有822億及744億元,3月主板成交更低見過不足600億元。信誠證券副總裁何智威表示新股市場極重視氣氛,連主板亦缺乏資金時,投資者對新股自然興趣更淡,「基本上冇乜興趣知道隻新股業務做乜!」
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領導合夥人歐振興認為受中國經濟下滑、人民幣貶值、美國加息致資金外流等因素纏繞,首季新股市場看似慘淡,實是回到2008至2013年正常水平。他預料今年新股市場「先低後高」,只要首季後美國加息步伐確定,內地政策在兩會後明朗化,新股自然會重整旗鼓。
雖然內地陸續處理上市申請,但隊伍仍長,上市時間難掌握,但銀行已經「做大咗生意」,補充資本以滿足監管要求的壓力迫切。反而香港審批成功、路演等上市時間表透明穩定,而且香港本身對內地金融機構仍有吸引力,加上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兩會期間開腔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故即使香港估值較低、同業上市後表現未如理想,亦無阻內地銀行排隊來港集資。

郵儲行傳集資千億

歐振興指出,大型公司上市尤重時機,例如3月人民幣貶值壓力稍緩,「有窗口(時機),銀行即刻出(啟動招股)」。
展望今年,中銀航空租賃、國銀金融租賃已遞交上市申請、集資最多1,170億元的郵政儲蓄銀行,更傳聞第四季來港上市。歐振興相信內地將繼續放行金融機構來港,故只要市況穩定,相信新股不缺貨源,但外圍經濟有可能「打個乞嚏,香港震一震」,續成新股市場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