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有日朗先生擲下電郵相詰:「先生認為陳雲所創『離地』一詞下流,是否謂中文不容新詞新語?陳雲文字大致雅潔,先生批評毋乃太過?」中文是否不容新語新詞,拙作《中華正聲》自序已有說明,恕不復贅;至於陳雲文字,雅不雅潔,則不妨試舉一段為例:「政治的最高玩法,是曖昧(ambiguity),各有各的說法,互相留有迴旋空間,可以轉機。」(見一月二十四日《熱血時報》)。
陳雲那段文字,「曖昧」之後為什麼要加英文ambiguity作注?是表示(to show that)作者(the writer)懂得(knows)英文(English),還是說「曖昧」不及ambiguity那樣達意(expressive)?
又「互相留有迴旋空間,可以轉機」的「轉機」是指「轉搭另一架飛機」,還是「情況好轉」?莫非這也是「新詞」?又「留有迴旋空間」的「空間」,分明是英文room的方塊字寫法;「迴旋」則是manoeuvre的變體。第七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room for manoeuvre的翻譯,比陳雲好一點:「改變事態的機會;迴旋餘地。」中文的「餘地」,就是現代漢語的「空間」。
現謹把陳雲那二十九字現代漢語,翻譯做二十字中文,孰為「雅潔」,讀者請為我論之:「政治最高妙處,在於曖昧,各持一說,留有變通餘地。」唐朝劉長卿《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詩說:「通變有餘地。」我沒讀過「迴旋有空間」那樣的中文。也許(perhaps),有些人(some people)又要(will again)笑(laugh at)我(me)太過(for being too much)執着(a stickler)於(for)文字(the correct use of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