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機場爆炸襲擊,反映了機場保安一個大漏洞──就是大堂「無王管」。
大部份歐洲機場都對登機旅客和行李檢查得極其嚴格,然而檢查只發生在旅客辦理好登機手續、進入出境檢查區域後;一般機場大堂,包括這次遇襲的布魯塞爾扎芬特姆機場大堂,以至香港國際機場,儘管必定有保安攝錄鏡頭監控大堂,但始終是「無掩雞籠」,任人自由出入。
其實自從2001年美國發生911襲擊、以至後來揭露各種「褲襠炸彈」、「鞋子炸彈」陰謀後,多國機場都大大加強安檢,對登機旅客檢查得鉅細無遺,由脫鞋子檢查、嚴格限制帶液體上機,到進行極大爭議的「裸檢」全身掃描,都是要防範炸彈登機。
多重安檢「擾民」逼撤
然而,機場大堂的保安,普遍未受重視。即使2007年蘇格蘭格拉斯哥機場、發生自殺式汽車炸彈撞玻璃大門爆炸事件後,有機場收緊了對大堂的出入口的保安,包括設金屬探測門、以及用X光掃描機檢查入大堂的大型行李等,但在鶴唳風聲過後,有些安檢變得馬虎,以至乾脆撤掉「擾民」安檢。
路透社/《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