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9年前,巴士車長兆叔準備迎接兩年後的退休生活,可是突然腹脹不適,檢查下揭發患上罕見的骨髓纖維化這個不治之症。醫生更預告,其病情可能惡化為血癌。惟他不氣餒,繼續接受治療,特別是一年半前外孫仔出生後,小寶貝成為新手外公抗病原動力,支持他面對每次治療,現時正籌措自費標靶藥藥費,繼續治療。
記者:陳達浩
兆叔現年67歲,是家中大哥,10歲時與父親由內地鄉間偷渡來港,母親及3名弟妹居於內地,家人分隔兩地。兆叔只有小六學歷,來港沒再讀書,兩父子出外工作,小小年紀已在酒樓打工,其後改行駕巴士,生活安穩,30歲時結婚。
2004年,兆叔發現左腹脹痛不適,他憶述當時曾接受超聲波、電腦掃瞄及抽血等檢驗都找不出病因,十分憂慮。3年後,醫生建議接受抽骨髓檢驗,終確診患上罕見的骨髓纖維化疾病。他指,由於年紀大,醫生不建議接受骨髓移植,更指可能會變成血癌,因此給他服食抗癌藥。兆叔的脾臟功能受病情影響,他至今仍緊記醫生叮囑不可撞傷腹部,否則可能引致內出血不止而致命,他現時除了覆診,也絕少外出。
童年時已開始工作,兆叔勞碌大半生,原以為60歲退休後可以休息享享福,可是卻在退休前確診骨髓纖維化不治之症,他苦言說:「何必偏偏選中我!」2009年,他正式退休繼續治療,可是一年後脾臟發大,食道出血再度入院,醫生診治後指病情不樂觀,着家人到來探望,他說那次真的以為會死掉,可是其後又康復過來。
前年他開始接受自費標靶藥治療,當時他獲其他慈善團體援助,得以展開治療,可是成效不大,早前他覆診醫生建議他接受另一種標靶藥,但五星期藥費達2.8萬元,無力負擔。
骨髓纖維化屬血液科疾病,現時病因未明,患者初期無明顯症狀,病情嚴重會貧血、出現血小板低和白血球低,容易感染和出血,10至20年後可能演變為血癌。此病患者的骨髓不能造血,改由脾臟造血引致脾臟脹大,令患者左腹腔不適,嚴重者會發燒消瘦,有醫生指現時該病無有效治療方法,患者服用標靶藥物可縮細脾臟及舒緩病情,若病情惡化需輸血,或移植骨髓醫治。
患病後,兆叔看着女兒拍拖、結婚及誕下可愛外孫仔,現時外孫仔1歲半大,這個新手外公自言最開心是陪外孫仔玩。他說,為圓看着孫仔長大的心願,會努力活下去。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兆叔」的情況後,得悉他無力負擔自費標靶藥費,正協助他籌措治療費用。亟待善長發放愛心支持「兆叔」,讓他繼續活下去!
「兆叔」暖流編號:C4083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