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邀欣賞《太陽的孩子》,公關人員留言:
閣下原居民,看看台灣原住民如何將失去水源、荒廢農地還原為種植稻米的梯田……
讀這段邀請的同時,平實餐廳不可或缺掛在牆壁上的電視,正在播映無綫電視劇,什麼《EU超時任務》,工友告訴是一個超越時空的警察故事。不少鏡頭取自元朗的倉地、車場,真是一串反映新界土地用途、例如天水圍泥頭山的寫實報導,大家看到畫面背後依然白雲青山,然而被強暴、淪落成為車場、倉地的環境破壞情況,簡直不忍卒睹。
出現「土地正義聯盟」,香港總算還剩下一些關注土地良心,期望不被政客抽水,真正關注土地的正確用途。
念及土地被惡變、力又未及幫忙一、二,心下戚戚。多年前霑叔詞、仙杜拉唱《風雲》:青山原是我身邊伴,伴着白雲在眼前……是誰令青山也變?變了俗氣的嘴臉。又是誰令碧海也變?變作俗流滔天。
今天一再重聽,真是一串警世良言,三十年前新界雖非舊時良田阡陌,起碼山是山,水是水,綠色無邊是田園,霑叔已預見今天景象。
電影《太陽的孩子》,道出我們心目中好一個另類桃花源台灣,亦存在着土地改變用途,青山碧海變了俗氣嘴臉。奔波遊說部落鄉里支持,爭取祖先土地權益,延續農耕事業,一而再再而三,政府唯利是圖翻覆承諾,原住民痛心疾首,一再指控自清朝入侵,漢人(不理民進黨、國民黨、大陸人還是台省人)一直勞役原住民,他們猶如不斷在自己土地上孤苦流浪,難以扎根的一族。
大眾看到少數新界原居民圖利行為,怪罪以為我們全部抱擁特權。幾人知悉?曾經一伙原居民於上世紀1945年,為推翻港英政府在當時附屬元朗區的屯門、藍地周圍至原屬屏山的洪水橋、天水圍及屏山一帶建設屏山機場,只為保留古家族原居文化與歷史及耕種土地,以令英國雷霆大怒。
各鄉當年派出代表,領軍人物堂伯公,當年博愛醫院創院元老之一,鄧松年醫生觸怒港英政府,連他清末在美國哈佛大學唸得之醫生資格也被取消!
堂伯公並一伙文明原居民為維護土地與歷史文化,令當時政府取消在我們土地上蓋建滅絕原母土的機場,又如何?
曾經可歌可泣,今天何嘗不被變動、破壞七零八落?
當年何等高貴的信念?今天雖然沒蓋屏山機場,可惜泥土青山碧海一樣被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