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兩周前勒令嘉湖山丘地主一周內噴漿,昨終有承建商到場圍封,但指天氣潮濕延誤噴漿工作。土地正義聯盟昨到場抗議,怒斥規劃署容許噴漿等同「放生」地主,變相為其節省約1,500萬元堆填處理費。
土盟轟規劃署沙泥不分
亞洲工程建築數名工作人員昨早到泥頭山貼出展開工程告示。工程總監文先生指前天獲地主委託,向政府申請為泥頭山臨時緊急噴漿鞏固,昨正式開工,但拒絕回應業主身份或工程範圍;下午另一批工作人員到場巡視但無噴漿。
土盟約10名成員下午到場示威,執委朱凱迪指噴漿不等如解決問題,斥規劃署等同「放生地主」,又認為政府欲透過短期灌漿轉移視線,「真正要做嘅係將泥頭徹底送去堆填區」。
土盟估計泥頭山約有50多萬噸泥頭,約需1,500萬堆填處理費。土盟指不接受「假還原」,促請政府立即命令地主把土地還原至1993年原貌並嚴懲事主,亦要修例嚴格限制在私人及政府土地傾倒泥頭和廢物。
規劃署以沙倉於1993年被劃為康樂用途後已存放「泥沙」為由,指倒泥無違例。惟城規會網站列明沙倉只可存放水泥及沙,但不包括泥土或泥頭。土盟質疑規劃署沙泥不分,有違常識。
規劃署回應稱,記錄顯示沙倉1993年前確存放泥沙,而非基於城規會的定義,又重申,該署調查顯示,至現階段沙倉原址無證據證明違例發展。
屋宇署稱已敦促承建商在天氣許可時立即開展工程,否則將另行委託承建商噴漿並額外追收成本及兩成附加費。
■記者紀靜雯、白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