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的蘇菲瑪素,只不過出差時貪玩在露天公共場所跳了一場舞,經陶傑先生在社交平台高調點評,大媽前大媽後吆喝一通,恐怕不能不馬上直接下地獄了。我因為只看到硬照沒有看到現場短片,不聞伴舞音樂的喧嘩,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反正那個品流混雜的練舞場人頭湧湧,她不跳大把人跳,少一個不嫌少多一個不嫌多,要是為了討好強國人,模仿穿紅風衣的南京嬸嬸爬上櫻花樹作回眸一笑百媚生狀拍照留念,那時再口誅筆伐不遲。說到底聞雞起舞不外肢體對環境的條件反射,所謂nature's calling,雖然是外國人對急屎急尿斯文的說法,借來作托詞一樣合情合理。節奏細胞發育正常的人類,聽到旋律是會情不自禁郁身郁勢的,我本人就是好例子,兩星期前去荔枝角饒宗頤文化館聽崑曲講座,邢金沙和溫宇航兩位老師一開腔,我便迷頭迷腦跟隨拍子搖晃,結果遭旁邊正襟危坐的中年男制止,皺起的眉頭宣洩了他說不出的厭惡。
何況截圖所見,瑪女士當時穿着的薄外套背後印了「蘇菲」,採用的竟然不是簡體字而是繁體字,不為正面訊息豎起大拇指,一味為負面形象加油添醬,套用評論高人踩扁毛尖狂捧賈樟柯的政治不正確邏輯,是很容易令人懷疑才子曾經追求法國玉女不遂,十年未晚酸溜溜私仇公報的。狄卡比奧就話佔盡「小李」的便宜,勤習十分鐘就可以大筆一揮呃like箒,瑪女士芳名筆劃如此繁複,連當地人也不懂得寫,你總不能期望她用這種文雅的途徑在中國市場做宣傳,避重就輕棄文從舞,有什麼問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