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之言:
在中風復康治療上,臨床心理學家會為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及治療,處理中風所衍生的心理及認知問題。心理評估方面,臨床心理學家會與患者及家人會面,了解中風後的情緒及認知變化,並透過腦神經心理學測試,進行客觀的認知功能和情緒狀態評估,有助醫療團隊、病人及照顧者,了解腦功能之強與弱項及心理狀況,作為制訂中風康復計劃的重要參考。臨床心理學家亦會為患者提供心理治療,並教育病人和照顧者,協助他們掌握及處理中風後的心理狀況,以便理解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困難。如有需要亦會對照顧者提供心理支援,以面對照顧中風患者的壓力。
中醫之言:
中風後遺症會影響患者情緒,繼而衍生鬱病。低落的情緒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失條達,氣機不暢而致肝氣鬱結,出現精神抑鬱及情緒不寧。過度悲哀則會損傷心神,由於心主神明,當心神失養,便會引致精神惑亂、悲傷、哭笑無常。上述鬱病及損傷心神的情況可經針灸治療,達至行氣疏肝、寧心安神的作用。另外,中風多與氣血衰少有關,氣血虛弱可致心脾兩虛,出現多思善疑、神疲、失眠等問題。此時則可經中藥達至益氣血、養心安神之效。
臨床上,臨床心理學家及中醫師能於中風復康治療上合作,產生協同效應,例如臨床心理學家進行的認知能力評估能為中醫師提供參考,讓醫師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服中藥是否需要額外支援。心理評估則有助監控患者病況發展,讓雙方掌握患者的情緒及認知情況,制訂治療方向。
隔周三刊出
撰文:中大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副中醫服務主管張海藝醫師
中大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