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後,西方不遺餘力在國內外打擊恐怖主義,向海外恐怖組織狂轟猛炸之餘,亦收緊入境條例嚴防恐怖分子入境,又設立恐怖分子名單在國內進行監視,但種種措施仍不足以阻止恐襲發生。
目標太多易走漏眼
西方國家在反恐策略上以中東源頭打擊伊斯蘭國(IS)和阿蓋德,但恐怖分子已悄然滲入本土,近年幾乎所有歐洲的恐襲,均涉本土恐怖分子攻擊本土目標,而且多從當地獲取施襲武器。美國近年亦收緊移民法例阻恐怖分子以假身份潛入美國,但去年底加州聖貝納迪諾恐襲案中的女槍手,就是以未婚妻入境簽證計劃入境。歐美不少負責24小時追蹤監控懷疑恐怖分子的職員亦不時大吐苦水,指工作量大之餘,根本無法完全對所有危險人物進行監視容易走漏眼。
英國廣播公司安全事務記者加德納(Frank Gardner)對於昨日布魯塞爾的恐襲並不感到意外,只是對恐襲「如此成功感震驚」。他指去年初法國《查理周報》遇襲造成12人死亡後,多個受IS啟發的恐怖小組仍能逃避政府監控逍遙法外,更輕易獲取武器和炸彈。
比利時情報部門在面對這批在逃恐怖分子時,一直希望搶先一步追截他們以彌補過往在反恐的不足,但欠缺一套良好的系統跟各部門分享情報,亦不像英國般靠穆斯林社區提供線報阻止恐襲發生。
英國廣播公司/《衞報》